晚寒武世的真极移和华南早中生代的重磁化:来自华南寒武系的古地磁证据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eng89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迪卡拉纪至寒武纪是地质历史中的一段重要变革期,这段时期见证了罗迪尼亚大陆最终的解体并伴随着冈瓦纳大陆的聚合,同时也见证了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巨大变化。对这些变化的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寒武纪真极移假说。然而,寒武纪的真极移假说尚存在很大争议。导致争议的原因主要在于全球埃迪卡拉纪至寒武纪的古地磁数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且年代约束较差,而反对者认为寒武纪真极移假说的真实性取决于古地磁数据的选取。检验真极移假说需要从尽可能多的大陆获得高质量并具有很好年代约束的古地磁数据。华南寒武纪地层的研究程度高,并且一些寒武纪的“金钉子”和候选层型剖面就位于华南,因此华南寒武纪的生物地层可为地层提供了精细的年代约束。基于此,本文对浙西江山碓边剖面的寒武纪地层开展了详细的古地磁研究来检验寒武纪的真极移假说,并尝试更好地约束真极移的发生时间。另外,也对湘西桃源瓦尔岗剖面的晚寒武世地层开展了详细的古地磁研究来检验从江山识别到的晚寒武世真极移事件。江山碓边剖面出露一套完整且连续的寒武纪地层,主要岩性为碳酸盐岩。前人对该剖面系统性的生物地层研究已经确立了精细的年代框架,而且寒武系第九阶(江山阶)的“金钉子”就位于此处。该剖面的古地磁样品记录到三个天然剩磁组分,其中低温和中温剩磁组分未通过褶皱检验,而高温剩磁组分通过了褶皱检验和倒转检验。岩石磁学结果说明高温剩磁组分的载磁矿物为磁铁矿或低钛磁铁矿。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磁铁矿颗粒为碎屑成因。因此,高温剩磁组分被解释为在岩石沉积时或不久之后获得的原生剩磁。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温剩磁组分的方向在中-下寒武统和上寒武统之间发生显著的变化,指示一次约57°的极移。根据生物地层的约束,极移发生于~500.5-~494Ma,极移速率约为8.8°Myr-1。因为如此快的极移速率不太可能由板块构造运动造成,故认为此极移很可能指示一次晚寒武世的真极移事件,并且也很可能是埃迪卡拉纪至古生代中期震荡性真极移中的一期极移事件。该事件与全球的SPICE碳同位素正漂移以及伴随的三叶虫绝灭事件在时间上基本吻合,暗示晚寒武世期间的全球气候-生物变化与晚寒武世真极移事件很可能存在着内在关联。为了进一步检验在江山发现的晚寒武世真极移的真实性,又对湘西桃源瓦尔岗剖面的寒武纪地层开展了详细的古地磁研究。该剖面是寒武系第十阶的候选层型剖面,可与江山的碓边剖面进行对比,因此可以非常有效地检验晚寒武世真极移的真实性。而且,该剖面的沉积速率比江山碓边剖面的沉积速率要高很多,因此该剖面具有揭示真极移发生过程的潜力。取样层位整体上属于上寒武统,主体岩性为灰岩和泥质灰岩。可以从样品中分离出三个天然剩磁组分。其中,低温和中温剩磁组分未通过褶皱检验,高温剩磁组分通过了褶皱检验。然而,高温剩磁组分对应的古地磁极与华南中三叠世的古地磁极基本一致,表明高温剩磁组分很可能代表中三叠世的重磁化。岩石磁学和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高温剩磁组分的载磁矿物为似球状磁铁矿集合体,而且磁铁矿是由黄铁矿转化而来。这些结果表明高温剩磁组分是化学剩磁,而且扫描电镜的结果揭示了高温剩磁组分的形成很可能是由外来流体造成的。综合分析华南的三叠纪重磁化数据后发现华南三叠纪的重磁化具有从华南东部往西部逐渐变年轻的趋势,这可能与华南和华北在早中生代的“剪刀式”碰撞过程相关,即在碰撞造山过程中,源于造山带前缘的流体逐步引起了华南广泛的早中生代重磁化。虽然瓦尔岗剖面遭受了重磁化的影响而未能有效检验晚寒武世真极移的真实性,但新的古地磁结果为理解华南早中生代重磁化和地质过程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太阳系行星都是人类研究行星科学的唯一对象。而从1988年发现第一颗系外行星到现在,已经有近4000颗系外行星被发现并确认。这些发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行星世界,周期短到几天的热木星,有伴星的温木星,质量在几个到十几个地球质量之间的超级地球,以及构型紧凑且在共振的多行星系统,无不体现着行星形成历史的多样性,为行星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样本。行星形成机制一般认为有两种,本地形成和迁移。
合理准确地模拟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大气科学研究中极具挑战的问题之一。尽管现阶段的模拟分辨率已经达到了云分辨尺度,但是模式对于MCS的模拟仍然相比于观测存在不小的偏差。本文利用WRF模式,选取了八种微物理方案模拟了发生在北美地区的一次飑线型MCS过程,采用多源观测资料从动力、热力以及微物理过程的角度分析了模拟中存在的偏差及其原因,并且探究了造成不同微物理方案模拟结果之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全文的主
WiMAX网络是基于IEEE802.16标准的高速宽带无线城域网(WMAN),它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率高、面向连接服务、提供QoS支持等优点。基于IEEE802.16m标准的WiMAX-2是ITU认可的4G标准,在5G网络中,WiMAX-Advanced标准与LTE技术相融合。IEEE802.16系列标准及草案主要关注MAC层和PHY层相关技术,规定了WiMAX网络的基本框架、层次结构,帧结构、
学位
上市公司的股票被实施特别处理的现象是其陷入严重财务困境的典型表现之一,在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状态之后,如何尽快化解困境成为了首要课题。上市公司通常无法控制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外部影响因素,但是能够尽可能地通过制定内部预防措施和调整战略方向等方法应对外部因素的负面冲击,此时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公司内部核心高管人员,而首席执行官(CEO)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备某一领域专业能力的
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维持土壤肥力、防止土壤退化、评估经营管理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针对恢复人工林土壤肥力、提升生态系统稳定和维持功能可持续性的需求,本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间伐强度(对照,0%间伐;轻度间伐,14%间伐;中度间伐,28%间伐;重度间伐,42%间伐)和不同混交方式(华
随着语义Web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链接开放数据项目的大力推广,海量的链接数据被发布到万维网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数据之网。这些数据描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各种各样的实体。由于万维网的开放性和分散性,同一个现实世界对象会在多个数据源中进行各自的描述,这些描述之间存在冗余、互补等现象。实体消解的任务就是识别指称同一现实世界对象的实体。它对于语义Web数据的融合、搜索和浏览等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语义W
在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学校之内的教育,而是逐渐融入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是在工作场所中开展的学习,有利于员工维持其职业发展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内容和组织环境。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类,对工作场所学习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从工作场所中开展学习的不同方式入手,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学习现状和管理实践,以学习活动是否由组织安排和
凋落物分解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地上、地下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枢纽。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地区地带性顶级森林群落,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对阔叶红松林不同树种凋落叶分解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增加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基础数据,为研究阔叶红松林的养分循环和物质流动提供依据。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30个常见乔灌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法、野外分解袋法并结
二维层状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电学结构和垂直方向的量子限域效应,表现出优异的电学、光学和机械性质,在光电子半导体器件、柔性电子器件、能源存储、光电催化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而第V主族单质二维材料,包括黑磷烯、砷烯、锑烯和铋烯,由于其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可调控的带隙,近年来引起了科研人员极大的注意。然而,除了黑磷烯外,第V主族的单质二维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对于实验合成和实际光电学性质的探索仍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