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墓志,是一种埋在墓穴中的石刻文字,是目前遗存最多的石刻形式。北齐墓志,是北朝石刻的特殊组成部分,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其自身的特色。北齐统治的核心地区是邺城,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稳定,邺城及其周边地区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墓志。 本文以《北齐墓志书法研究》为题,以北齐时期最常见的墓志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当前出土的北齐墓志进行整理。从北齐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方面入手,准确把握时代脉络,针对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墓志,是一种埋在墓穴中的石刻文字,是目前遗存最多的石刻形式。北齐墓志,是北朝石刻的特殊组成部分,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其自身的特色。北齐统治的核心地区是邺城,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稳定,邺城及其周边地区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墓志。
本文以《北齐墓志书法研究》为题,以北齐时期最常见的墓志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当前出土的北齐墓志进行整理。从北齐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方面入手,准确把握时代脉络,针对不同时期出土的墓志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探究北齐墓志的志文的书法风格。通过对所收集的北齐墓志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深入研究其发展概况、出土情况、书风特点、书法成因及其对书法史的影响。论文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北齐墓志的产生背景与出土情况,对北齐墓志产生的政治经济条件、宗教文化条件以及出土情况进行综合概述。第二章主要探究北齐墓志的书法风格,在综合把握北齐墓志书法概况的基础上,将其书风分为四个类别:第一类,宽绰方整,结体平沓;第二类,俊秀飘逸,婉约柔美;第三类,粗犷率意,字势险峻;第四类,天真古拙,点画欹侧。并以代表性墓志为例,从笔法、字法、章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前后朝代的比较、同时期代表性墓志的比较、不同地区出土的北齐墓志的比较,总结北齐墓志的书风特征。第三章论述北齐墓志书风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复古潮流因素、墓葬制度因素和书丹刊刻因素。第四章主要论述北齐墓志的影响,包括北齐墓志对书法史的影响和对自己创作的启示。
其他文献
对以互联网为依托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经营者来说,用户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能够增强自身竞争优势,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各企业为争取用户资源和提高商业价值展开的数据竞争,可以帮助指导企业后续的商业决策、投资方向等,但其中有的数据竞争方式可能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如未获得授权的数据抓取。数据抓取最早被应用于搜索引擎中,而后被广泛应用在数字内容、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商业模式中,同时在传统行
马克思主义思想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西欧诞生后,凭借着其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快速地向全世界各国传播。作为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先进的方法论,受到了各国无产阶级国家的推崇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要求,是东北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指导东北革命,以及东北无产阶级思想觉醒、积极实现自
胡锦涛文化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它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命题。本文在收集整理胡锦涛有关讲话资料及论著、党的文献及借鉴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展开对胡锦涛文化建设思想的整体研究。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词汇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词汇使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作为学生特定的书面语表达形式,最能体现学生对书面语词汇的掌握情况与运用能力。但当前大学生作文词汇使用情况并不乐观,词汇量匮乏、词汇不规范现象层出不穷,作文水平大大降低。对此,本文以河北大学2018级学生大学语文试卷中的作文词汇为研究对象,考察当代大学生汉语书面语词汇的使用情况。 第一章为绪论。从写作词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无纸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笔墨纸砚”离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远。当今人们对于汉字书写的重视程度已大不如从前,大学生对自身的汉字书写不重视,平时书写练习的时间也较少,导致书写能力弱化。书写技能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才,不仅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也要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本文以河北大学理科、工科及艺术类共15个2018级本科专业的大学语文试卷为语
语言文字是思想的载体,也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成语作为汉语言文字的特殊形式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它的作用不可忽视。初中生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成语,不仅能够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还能够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本文收集了初中生的作文语料,并选取作文中出现的成语为研究对象,对成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归纳出成语误用的类型,探析成语误用的原因,
拥有坚定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孙犁因多数作品的“诗意”风格而屡次遭遇被浪漫化、被边缘化,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孙犁自20世纪30年代执笔从事文学创作以来,便始终信守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本文通过对孙犁步入文坛以来现实主义文学观发展变化的历史的考察,关照同时期的文学创作,尝试论证孙犁的文学创作不是“边缘化”的个性抒情,而是作家顺应时代潮流,用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指导和规范文学创作实践的自觉选择和反复适配的产物。
现代人由于接受了更多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在处理个体苦难时往往趋向于依靠个人的努力试图克服,向神灵求助的意识薄弱,强大的压力难免会使他们处于陷入精神深渊无法脱离的处境。史铁生根据自己残疾和疾病的生命体验及其在苦难中企图寻找解脱的愿望,从自身生命经验出发凭借宗教精神来应对深渊,以求能够超越生命中的困境。 以佛耶两种宗教情怀作为精神指导契合史铁生的生命境遇和解脱的出路,佛教在回答他怎么面对死亡的问
屈原和陶渊明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一直以来代表着“仕”和“隐”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选择,但是在文学批评史中却出现了屈陶并称这一独特的现象。屈陶并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发展,颜延之将屈视为知音,陶视为挚友,肯定了他们相通的高洁品格,是屈陶并称精神特征层面的萌芽。钟嵘通过《诗品》首先提出了屈原与陶渊明之间的直接联系,是后世认识屈陶并称的理论基础。唐代的大致趋势是,唐代初期文人对陶渊明的推崇是高于屈原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