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比较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90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植物新品种能够维护遗传资源多样性、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种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日本是最早用法律保护植物新品种的国家,也是亚洲唯一一个经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文本转变为1991年文本的国家,其植物新品种相关法律颁布时间早,发展历史悠久,对我国现阶段植物新品种法律发展方向和体系的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本文使用了文献综合研究法、数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以我国和日本的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模式为出发点,对二者保护模式的组成、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其次,本文联系案例,重点对中日植物新品种相关法律在保护对象、权利范围、主要授权要件、权利的产生与保护期限、权利限制、品种登记制度和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总结出中日两国在植物新品种法律方面的优势与特色制度,如中国除了利用诉讼手段外还利用行政及调解手段解决侵权纠纷,充分节约了司法资源;《种子法》中对植物新品种权侵权人施以惩罚性赔偿,体现了我国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再如日本的指定种苗制度、统一的品种登记制度、对农民特权的限制性政策等都为保护植物新品种、激励种子创新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式。第三,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出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及相关法律存在的不足,如我国专利法排除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法律位阶不高、缺乏双罚制规定、民事责任不明确、侵权惩罚力度较低以及我国植物新品种法律数量冗杂且存在冲突等。最后,本文立足我国国情对上述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如确立“双轨制”为主体的保护模式、提升《条例》位阶、健全品种侵权双罚制度、完善民事侵权责任、加大侵权处罚力度、删除《种子法》中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内容及协调《条例》和《专利法》的关系等,以求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法律和保护模式,激发我国育种者的育种热情,为打击侵权、平衡育种者和农民的利益以及维护我国农业安全提供更有效的法律保障。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终端及其业务应用的不断增加,全球移动流量急剧增长,蜂窝网络中的授权频谱越来越紧张。一些研究人员因而提出将蜂窝通信技术工作在免授权频段上,即授权辅助接入(LAA)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以及反垄断法及司法解释的出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案件数量节节攀升,市场个体向法院提起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民事诉讼已成为应有之义。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电需求不断攀升。我国国土幅员辽阔,且东西部地区能源分布差异较大,化石能源、自然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资源的消耗、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所以形成了能源自西向东的运输局面。能源的运输存在着多种形式,包括电能的运输、油气的运输等等,受到土地利用面积的限制,同时为了便于维护,“公共能源走廊”逐渐形成,但是能源传输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目前国内电力
腐蚀问题是减短常减压装置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原油品质逐年下降,炼油企业采购的原油呈现出高硫高酸的趋势,这使得常减压装置的腐蚀问题更为突出。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炼油企业对常减压装置的腐蚀防护管理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善。传统的腐蚀速率监测存在极大的滞后性;此外,腐蚀数据的管理还停留在纸质阶段,这不仅造成了大量腐蚀数据的丢失,而且使得腐蚀数据很难得到有效利用。本文针对某企业常减压
天地一体化网络存在拓扑高度动态变化、接入用户种类繁多、资源受限以及信道高度暴露易受攻击的特点,使得作为网络安全第一道防线的接入认证方案变得极其重要。现有安全接入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落实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部署,一定
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应对严重的交通问题,车辆自动驾驶和车联网(Internet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高层次人才在国际间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各专业领域的学术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展开。中国在此背景下,“人才磁铁”效应正在发挥积极作用,海外高层
含腈水合酶的细胞能够催化腈水合反应生产酰胺,具有重要的工业用途。但游离细胞在催化过程中容易失活,破裂的细胞影响产品的分离纯化。固定化细胞技术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但目前已报道的含腈水合酶固定化细胞稳定性普遍较低,或固定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毒性,对细胞伤害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开展含腈水合酶重组大肠杆菌的固定化研究,选择3-氰基吡啶水合生成烟酰胺作为模型反应,主要结果如下:(1)比较了海藻酸钙、
随着应用科学的发展,对板、梁等基础结构的研究已进入微观层面。以往的研究当中,在微机械构件的静态形变、边值条件分析、振动特性获取等方面的工作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建立普适的随机动力学模型,分析微小结构在随机激励作用下的可靠性问题这方面工作仍然比较薄弱。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压电双层微板系统在静电激励下,局部稳定性较低的区间。首先,基于应变梯度理论及Hamilton原理建立了静电力驱动下四边简支双层微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