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CL滤波器的风电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靠背PWM变换器作为功率变换装置在MW级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双馈式和直驱式)中最具应用优势。随着风力发电单机容量不断增大,风电场并网对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采用L型滤波器已满足不了谐波治理要求,现在风力发电三相并网系统网侧滤波器更趋向于选择LCL型。然而LCL滤波器谐振给系统稳定性带来了影响,抑制该影响是本文的研究内容之一。同时,实际风力发电系统中电网不平衡现象也时有发生,容易导致并网变流器直流侧电压和输出电流中低次谐波大幅增加,甚至出现幅值较大的负序电流,如何使并网变流器在电网不平衡时正常工作,提供优质的电能,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并网变流器是风力发电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建立电网平衡条件下基于LCL滤波器的并网变流器(LCL-GCI)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三相并网变流器的双闭环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策略以及双闭环PI调节器参数设计方法。设计了LCL滤波器的参数,并根据系统零极图对LCL-GCI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LCL滤波器存在的谐振现象,介绍了几种有源阻尼控制策略,仿真验证其有效性。  考虑到实际电力系统三相电压不平衡的情况,在采用基于解耦双dq变换法正负序分量分离的基础上,对维持交流侧电流平衡和抑制直流侧二次谐波的不平衡控制策略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并将LCL的有源阻尼控制与不平衡控制相结合。传统的维持交流侧电流平衡控制方法中,直流侧电压中的二次谐波通过电压电流环控制造成并网电流中出现三次谐波,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在电压环中增加陷波器,滤除直流侧电压中二次谐波,再反馈参与直流电压环计算。  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LCL滤波器的风力发电并网变流器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绿色能源,给电力行业的发展带了无限前景。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风电投资规模将达7000亿以上。由于风能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必将对电力系统的潮流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分析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研究电力系统多目标无功优化算法,确定大容量风场接入系统
甾体激素基因组作用机制可以很好的解释其对机体的缓慢调控作用,但很难解释自20世纪40年代就陆续发现的甾体激素快速调节作用.该文就两方面进行了研究:(1)PC12细胞中,糖皮质
该研究将水稻金属硫蛋白ricMT基国连接到表达载体pQE40上,使之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目的在于获得水稻金属硫蛋白的表达产物,并对其理化性及结构功能进行初步研究.该研究首次在大
近年来电力系统谐波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有源电力滤器(APF)因其补偿方式灵活、响应性能好且受电网参数的影响小等优势备受关注。本文以三相三线NPC结构的三电平并联型APF为研究对象,分别就其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电流跟踪控制策略展开研究。首先,研究出一种基于双同步坐标系解耦的柔性锁相环(DDSRF-SPLL)锁相与DFT滤波相结合的改进FBD检测方法。在算法中,一方面采用了基于DDSRF-SPLL锁相的
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im)是在生物的糖酵解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酶.它催化二羟丙酮、磷酸(DHAP)和甘油醛-3-磷酸(G-3-P)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物间的
多电平变换器作为重要的电力电子设备,在能源节约、新能源开发、电力机车牵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对多电平变换器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要求其发挥的作用也更加多样。多电平变换器对我国产业的转型、新型产业的发展也将起到促进作用。传统的多电平变换器由于其拓扑结构的限制、控制方法的约束,发挥的作用也受到限制。对传统多电平变换器拓扑的改进、新型拓扑的开发,目前国内外做了很多的研究。新型双三电
该实验室利用抗ABA结合蛋白抗体从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得到一个长312bp的阳性cDNA克隆F22c,以此为探针筛选玉米基因组λgt11(XhoⅠ)文库获得一个阳性克隆F22cG.该论文对F22cG
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食大蒜具有降低胃癌发病率的作用.作者利用大蒜的有效提取物大蒜素(Allitridi)处理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并
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开发研究是当前国际上较热门的课题,聚3-羟基丁酸酯(PHB)和聚乳酸(PLA)作为两种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弹性模量、热
该研究利用最新的神经实验结果,构造了V1区轮廓检测器模型和嗅球的气味识别模型,分别研究了同步编码的动态神经网络的实现及其学习过程以及多通道处理信息的神经网络实现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