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线粒体及线粒体蛋白OPA1的分子伴侣活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zhao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绝大多数的真核细胞中,均发现线粒体存在于其中,它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之一。线粒体是一种被称为‘半自主’的细胞器,因为其内含自己的遗传基因:一个长度一万六千碱基对左右的环状脱氧核糖核酸(DNA),编码了多个蛋白及转运核糖核酸(tRNA)。线粒体负责细胞内的大部分能量供应,也就是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被称为‘细胞内的电池’,同时还参与细胞内的多个过程包括:三羧酸循环、钙离子的储存、线粒体自噬、细胞凋亡、脂代谢、细胞增殖及代谢调控等。合成生物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旨在使用工程的方法合理的设计生命系统,而人工合成生命近年来是新起的研究方向,旨在从头合成生命甚至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近年来已经合成第一个人造生命——支原体以及多条酵母染色体。作为未来合成哺乳动物细胞的一部分,合成线粒体不可或缺,但是目前尚未有相关的研究。在此我们设计并合成了 C57BL/6J小鼠线粒体DNA(GeneBank:NC005089)并且在MT-CO1基因前端插入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作为标记基因。我们在大肠杆菌(E.coli)中使用克隆载体成功地大规模克隆出人工合成线粒体DNA。与此同时,我们使用化学试剂诱导NIH3T3细胞,得到了不含线粒体DNA的细胞系,我们把该细胞系命名为NIH3T3ρ0。随后我们在体外将合成的线粒体DNA通过电转的方法,将之转入到线粒体空壳中,装配成一个完整线粒体,得到人工合成线粒体,并在体外确定了了其具有转录活性。然后我们将人工合成的线粒体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共培养,在两周时间内,通过观察,成功的发现了含有GFP荧光的细胞。接下来通过流式细胞术,我们成功分选出含有GFP信号的细胞系并命名为RCG。随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鉴定。我们使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成像发现GFP信号完全和RCG细胞线粒体共定位。我们提取了 RCG细胞内线粒体DNA,通过设计的引物,使用PCR的方法和线粒体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将合成的DNA序列扩增出并测序,结果也与我们设计序列吻合。荧光原位杂交实验也证明了 GFP基因与RCG线粒体共定位。通过提取RCG细胞RNA反转录成cDNA,利用qPCR实验在RNA水平上验证了 GFP基因的表达。提取出RCG的线粒体,然后使用该线粒体进行体外转录实验,确定其在体外的转录活性。Western blot实验发现GFP-MT-CO1共表达形式的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确定细胞内含有GFP蛋白并且和MT-CO1蛋白融合在一起。此一系列实验证实人工合成的线粒体在受体细胞内成功的激活。我们成功的得到一个含有人工合成线粒体细胞系,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同时此细胞内含有一个线粒体基因表达的GFP,属于首次在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内敲入基因,填补了线粒体基因编辑方法的空白,为线粒体的基因研究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与此同时,在人工合成线粒体研究过程中,外源线粒体进入细胞后如何成功的被细胞内化并保持稳定性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研究了细胞内线粒体稳态的相关因素。有研究报道线粒体作为一个细胞器在细胞比周围环境高约10℃,而线粒体膜间隙又同时具有氧化、pH等恶劣的胁迫条件。而分子伴侣蛋白如Hsp60和Hsp70,在线粒体膜间隙中被鉴定的很少。视神经萎缩基因1(OPA1)是调控线粒体内膜融合的关键基因,同时该基因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能量代谢及细胞凋亡等方面。该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多种疾病包括显性视神经萎缩、青光眼、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等。有研究报道在热激条件下,OPA1会被切割成短链可溶形式的OPA1(S-OPA1),我们推测S-OPA1可能具有分子伴侣活性,对于线粒体的稳态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我们首先在体外纯化了 S-OPA1蛋白(OPA1异构体5的200-978的氨基酸序列),然后通过热变性和化学变性两种方式分析其分子伴侣功能,确定体外纯化的该蛋白具有一定的分子伴侣功能。随后通过在F.coli内表达可溶形式的OPA1发现可以提高E.coli对于热刺激的抗性。随后我们利用OPA1基因敲除的细胞及过表达S-OPA1的敲除细胞,确定其在热刺激下保护线粒体膜间隙蛋白,并结合质谱分析及免疫共沉淀技术,发现溶神经素(NLN)是其保护蛋白之一。通过该研究我们发现了 OPA1的作为分子伴侣的新功能,在体外和体内均可以提高蛋白对于热刺激的抗性,说明OPA1对于维持线粒体稳态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外源线粒体进入细胞后维持稳定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人工合成线粒体研究为目标,在此过程中成功的内化了人工合成线粒体,使之可以永久的在细胞系中存活下去,且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 OPA1的分子伴侣活性,对于维持线粒体稳态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以后我们研究提高人工合成线粒体进入细胞后保持稳定的效率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其他文献
氧化镓(β-Ga2O3)由于具有宽禁带宽度、高击穿电场、高饱和漂移速度等优点,成为适于功率器件的宽带隙半导体。MOSFET器件由于高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及栅驱动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系统。近年来,β-Ga2O3 MISFET国内外研究取得良好的阶段性成果,但在器件制备关键技术如高K介质/β-Ga2O3界面质量、N型欧姆接触及增强型器件设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器件性能进一步提升。本文针对
学位
未来无线通信系统面临高度集成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射频/微波器件及天线的性能要求也愈发严苛。具有智能调控、功能集成、性能多样的微波器件及天线有望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部件,在军事和民用通信领域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电磁材料及结构的潜力已经被充分挖掘,但仍旧无法满足越来越多智能射频终端的需求,亟需研究新型电磁材料和功能器件的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为未来射频系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石墨烯作为二维
学位
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促进了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大数据已深入到医疗、教育、交通等各个传统行业,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与工具。然而,大数据处理会为数据所有者带来巨大的存储及计算开销,难以向用户提供实时有效的服务,故而将数据外包给云服务器成为大数据处理的主流方式。但是,云服务器的引入使得数据所有者与使用者相分离,如何在云服务模式下保障数据安全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为了保障外
学位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具有体积小、低伤亡、效费比高、部署便捷等优点,作为实现无人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有效手段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集群无人机系统是指融合智慧感知、自主决策和协同控制于一体的若干架无人机构成的系统。多个任务执行单元通过分工协作,集群无人机可以迅速准确地执行路径规划、协同侦察、协同感知和中继网络服务等复杂任务,从而提升系统性能。以集群
学位
随着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度学习技术逐渐渗透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如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等。然而目前大多数深度学习网络都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无法学习到人类的经验和知识。如在对抗样本识别中,人们依据经验知识很容易完成识别,而深度学习网络通常受到攻击。人类经验知识具有样本少、推理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如何将经验知识与深度学习融合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然而,经验知识和深度学习网络在两个方面有较大差异性给有效融合
学位
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针对太阳能光谱分布范围宽的特点,将不适合光伏发电的频率波段的太阳能合理利用使其转化为相应的热能、化学能和生物能等,可以大大提升太阳能利用效率。为实现太阳能分频合理利用,首先要设计并制备基于多层光学干涉原理的选择性滤光膜。传统的多层干涉滤光膜通常是利用真空镀膜来制备,其工艺缺陷是镀膜效率低且不能大面积生产,所以导致制备成本太高,无法大面
学位
Semicrystalline polymers finding wide applications in packaging,energy storage devices,etc.are mostly processed through stretching under various fields that modify their structures and final propertie
学位
粒子加速器储存环中粒子束与真空室内壁和残余气体相互作用产生二次电子,这些电子在储存环真空室内聚集形成电子云,严重影响储存束流的流强、能量、发射度、稳定性和寿命等。电子云是新一代加速器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缓解电子云最有效的办法是降低加速器真空室材料内表面二次电子产额。开展材料表面二次电子抑制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各大实验室的研究重点。国际上通常采用真空室外围缠绕线圈以及真空室内表面镀制低二次电子产额薄
学位
多媒体数据是大数据时代最主要的信息载体,而图像则是多媒体数据最常见的表现方式。传统的图像处理系统,往往注重图像传输的速率、方式,而忽略了图像在采集、传输以及处理过程中因噪声而引起的图像视觉内容失真。然而,视觉内容失真将直接造成所获图像无法满足接收端的基本应用要求。因此,亟需对获取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价。众所周知,作为图像最终接收端的人类视觉系统是一个复杂、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其能够有效感知图像中的视觉
学位
阵列天线发展至今已历百余年历史,由于其具有易于实现多波束,波束捷变以及超低副瓣等能力,被广泛用于陆海空天中的通信与雷达系统。实际工程中,阵列天线的机械结构误差对电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甚至是颠覆性的。随着天线向大口径、高频段、高精度方向发展,传统的机电分离设计不能满足需求,机电耦合设计理念应运而生。本文针对高精度阵列天线机电耦合建模及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包括:1.建立了基于阵元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