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户协作分集中的信号检测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r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空间分集技术是无线通信中提高信道容量的有效手段。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现阶段空间分集技术中一项被人们广泛研究的课题。但是,由于在体积和功耗等方面受到限制,在移动终端上难以安装多天线,这使MIMO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受到了限制。协作分集技术的诞生打破了这种限制,它使单个的移动终端形成了虚拟的MIMO发送终端或者接收终端,从而使每个终端都能够得到分集增益。此外,协作分集技术还能够降低系统的中断概率和误码率、提高系统的容量。目前,有关协作分集技术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它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AD-HOC网络、无线局域网等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都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协作分集技术为研究对象,分析和仿真了采用了不同的协作模式、信号处理技术及编码技术时给系统性能带来的影响,为提高协作用户的通信质量奠定了基础。首先通过对协作分集通信系统中不同的协作传输模式的分析,建立了放大中继模式和解码中继模式下协作分集的数学模型,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AF模式下协作分集的信道容量以及中断概率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Matlab仿真,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AF模式的协作分集通信系统的性能优于单链路传输通信系统。其次提出了一种新的合并方式——增强的信噪比合并,并仿真了采用放大中继模式时不同的合并准下的系统性能。从仿真结果可知合并方式的不同给接收端误码率所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与传统的等增益合并、信噪比合并、固定增益合并相比所提出的增强的信噪比合并的误码率最低,并且增强的信噪比合并比信噪比合并更易实现。再次将卷积编码和解码中继模式的差分协作分集相结合,这使得差分协作分集通信系统可以在无需掌握CSI的前提下实现良好的性能。设计了该通信模型的各个通信子模块,包括Viterbi译码和不同码率的卷积编码、BPSK调制、分集接收中的不同合并方式。通过大量的Matlab仿真实验可以看出该系统可以在不需要掌握CSI的情况下达到两阶的分集增益。实现了码率分别为3/4,2/3,/1/2时系统的性能,从结果可以看出差分的协作分集通信系统同样满足码率越低,系统的误码率越小。由于无法获知CSI,在本系统中信噪比合并所需的瞬时信噪比是由平均信噪比来代替的,所以它的误码率反而高于等增益合并和固定增益合并。在该通信系统中采用等增益合并系统的性能反而更佳。
其他文献
红外成像制导信息处理是近年来精确制导技术发展的一个热点.该论文主要针对多DSP红外成像制导信息处理系统,研究了基于注意机制的红外舰船检测的并行实现、全互连多DSP系统的
超声波电机的运行效率低于传统电磁电机,实时的效率优化控制是提升运行效率,进而拓展其应用领域的主要手段之一。超声波电机具有显著的时变非线性,使得高性能的转速控制不易实现。而在包含效率优化控制的超声波电机转速控制系统中,为实现效率优化而进行的调节作用成为转速控制的另一扰动源,进一步增加了控制难度。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超声波电机效率优化系统的转速自适应控制,包括极点配置自校正和基于Hammerstei
矿井提升机拖动电机常采用绕线式异步电机,其电力拖动控制常采用转子回路串电阻的有级调速方式,存在机械特性软、调速性能不高和能耗大等缺点。对于6KV/10KV高压电机调速系统
自然场景感知是让计算机视觉系统拥有和人类类似的场景感知能力,得到符合人类习惯的场景语义描述。快速和精准的自然场景感知功能是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必不可少的,它能够缩小目
该文在研究了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PROFIBUS现场总线的协议结构,PROFIBUS-DP的总线拓扑结构与数据存取控制机制,通信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带PROFIBUS-DP
学位
通信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具有效率高、功率密度大、体积小、重量轻、高稳压精度和高功率因数等特点,已成为现代通信设备基础电源系统。本文主要利用数字化控制方法对通信系统常采用的48V/30A直流高频开关整流器进行分析与设计。通信高频开关电源的输入侧整流部分常采用二极管整流电路,对电网注入了大量谐波,造成了一定的电网“污染”。解决谐波污染的办法就是增加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但这种电路结构动态响应不快;控
该文研究SCARA型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最优运动规划中的路径规划问题.SCARA型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平面机器人,往往用在平面上多点焊接或装配工作.当工作点数量很大时,怎样寻找
该论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手持式误码率测试分析仪.该仪器能够针对点对点网络进行有效的误码诊断、故障查找和故障定位;能够对被测网络的通信能力进行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平均
该文主要针对化工生产过程的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综合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现有的故障诊断方法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