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原子激发态光谱的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原子激发态的研究不但对人们认识原子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在许多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比如探索新激光机理、开发新型激光源以及发展激光分离同位素工程等。Sm原子作为一种典型的复杂原子,因具有未填满的内壳层而具有异常丰富的光谱。因为对其光谱特性进行研究面临着很高的挑战性,所以是一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对Sm原子的奇宇称和偶宇称这两类激发态的光谱及其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 在实验方面,采用共振光电离技术对Sm原子的许多激发态进行了光谱研究。对于奇宇称激发态,采用一台频率可调谐的染料激光器将Sm原子从4f66s27FJ(J=0-6)态分别激发到具有不同电子组态(如:具有4f66s6p和4f55d6s2电子组态)的若干原子态上,再利用波长为355nm的紫外激光通过光电离对处于上述状态的Sm原子进行高灵敏探测,获得了一系列Sm原子的奇宇称态的光谱。对于偶宇称高激发态,则必须采用另一束频率可调谐的染料激光器将处于上述奇宇称激发态的Sm原子进一步激发到偶宇称激发态上并再吸收一个同样波长的光子,以实现光电离探测处于上述偶宇称激发态的Sm原子的目的。本实验研究不但确定了所有这些激发态的能级位置和相对光谱强度,还确定了它们的总角动量。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精心设计并使用不同的激发路线完成了对处于同一能域但具有不同的总角动量的各种激发态的实验研究。 在理论方面,利用量子力学的知识对所取得的实验结果进行了详尽的理论分析。本文运用偶极跃迁过程中的关于角动量和宇称的选择定则,再考虑跃迁谱线的强度定则等多种因素,对所测得的能量比较低的奇宇称态和能量比较高的偶宇称态进行全面的光谱分析和标识。利用实验中所用激光器的高准确性的波长定标结果并结合跃迁谱线的相对强度的计算结果,我们便可以根据跃迁的波长值和相对强度值来辨认处于同一能域、具有奇宇称的由4f66s6p和4f55d6s2电子组态所构成的所有可能的原子状态。然后,再进一步判断和辨识那些处于更高能域的具有偶宇称态的原子状态。在相对强度方面,理论结果和获得的实验测量结果相当一致,从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通过量子理论对Sm原子激发态的实验光谱数据的详细分析,本文不但确认了文献中已经报道的部分较低激发态的能级位置和光谱归属,而且还首次报道了大量高激发态的光谱及其特性。通过这一系列对Sm原子各种不同束缚激发态的光谱特征的研究,本文结果不仅显著丰富了该原子的光谱数据,也为各种与之相关的宏观材料的物理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信息。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环境文化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二者有共同的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二者有共同的目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文化是构建和谐社
原子(离子)的光电离过程普遍存在于各种天体系统、高层大气和不同类型的天体等离子体和实验室等离子体中,因而光电离截面对于研究许多物理过程是必需的基本数据,在了解天体系统和
本论文主要研究金属微腔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ing Emitting Diode,OLED)的光电特性,以高反金属膜和半透明金属膜构成光学微腔,并将其应用到有机电致荧光和磷光器件中,通
自学考试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挥自学考试的优势?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其继续教育功能?在新形势下自学考试如何可持续发展?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为考生学习提供长
近年来,磁性纳米颗粒薄膜由于其在高密度磁记录技术中表现出的优越性而成为研究较为活跃的课题之一。本文建立了无序的纳米颗粒薄膜模型,采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模拟方法,研究
本文研究了以W态、GHZ态和团簇态为量子信道的受控量子隐形传态和受控超密编码方案。结果表明:在用GHZ态和团簇态作为量子信道时,成功实现受控量子隐形传态的概率为百分之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新建本科院校科研项目具有基数小,整体水平不高、高级别项目难攻关,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的特点;存在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守旧,缺乏过程管理,缺乏对成果转化的重视,缺乏对科研人员
驱蚊草,又名净蚊香草,芳香类天竺葵多年生草本植物,二年后主干木质化,四季不落叶,驱蚊草能正常开花,在国际环保、花卉市场上供不应求,但由于驱蚊草是体细胞杂合产物,所以种子
左手材料是物理学和电磁学领域中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它具有许多异于通常媒质的特殊性质。对左手材料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