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性绘画的探索 ——关于油画《清醒的梦境》的创作报告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l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的本质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来反思自我、利用艺术的情感力量去影响观者,并为人类创造更高尚和更完美的精神品格。当今社会,自然森林日渐减少,现代城镇化逐步加快,给人们造成了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双重压力。油画《清醒的梦境》通过艺术的构图方式、色彩的美感、空间的处理,将象征意义赋予画面中,营造出神秘的意境:原始梦幻净土、现代城市建筑和单纯的人物形象,从而唤醒人对自然与现代文明是否能和谐相处的关注与反思,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性的关怀。本文通过记录油画《清醒的梦境》的创作过程,思考并写下了这份创作报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次创作的缘由及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具体为:选择梦境主题的原因与梦境承载的象征意义,学习代表画家们通过象征性艺术语言表达内心精神世界,以及独特的绘画技巧和视觉语言来表现梦幻的理想世界,以此探索和丰富画面的意境,提高自己的绘画语言;第二部分是关于油画创作主题的确立以及对象征性艺术作品的借鉴,并对创作过程做了详细的记录,包括初稿的敲定、技法的表现、构图的探索和色彩的运用。第三部分是总结创作结论与心得,通过此次对象征性绘画的探索,传递了自身情绪与情感寄托。我认识到象征性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审美特征,它是借特定的图像、符号甚至抽象的色彩等视觉元素来托物取喻,并表现精神世界。最后,我希望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发展出明确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创作方向。
其他文献
地址匹配作为地理编码中关键的一环,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完整意义的地址匹配分为地址分词和地址匹配两部分,地址分词为地址匹配提供分词服务。由于中文地址的复杂多样性和不规范性,造成中文地址分词过程中存在训练语料质量层次不齐、不规范地址影响分词效果,地址匹配结果的匹配率和精确率不高的问题。针对中文地址分词与匹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展开了以下研究:(1)面向融合语料的中文地址分词方法研究。该方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具有争议的社会性科学议题(SSI)。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从理论层面明确了通过SSI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具有可行性,因此本论文主要对高中生物学SSI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效果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对长沙高中生物学一线教师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得出教师虽然在对SSI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等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但是大多数教师对于
风景画作为绘画的创作题材之一,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一幅优秀的风景画,不仅可以展现自然真实的美,更能表达创作者对自然的体悟。当画家与自然产生感应、交流,并通过感官知觉与内心相连进行创作,这时的风景已经不是机械刻板地描摹现实了,而是成为了内心世界的一个载体,画家此时表达的就是心中的风景。心中风景的呈现非常多样,如东山魁夷笔下简约而充满诗意的风景,陈坚笔下神秘而真挚的风景,都是画家通过对风景的
大漆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传统漆画材料,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今天百花齐放的新文化语境下,我们势必要对漆画这一传统艺术样式进行新的思考和创新。基于此,漆画艺术在当代的发展进程中,有意识的融入现代审美感知以及当代艺术思潮或许能够激发传统大漆材料新的生命,在当代语境下重构和转换是古老的大漆艺术发展的核心宗旨。本文以当代艺术为主要参考背景,通过研究传统大漆基本属性和漆画的渊源与发展,以及对相关艺术家及
通过对纳比派两位画家博纳尔与维亚尔的人物作品进行借鉴与探索,分析与研究纳比派人物作品中的平面性、装饰性与色彩的情感表达,将其艺术特征与个人创作相结合。笔者根据日常生活中所拍摄的集市人物题材的素材,以及对纳比派画家博纳尔与维亚尔作品的整理,不断深入研究二位画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色彩、笔触、氛围的营造与情感的表达,深入探讨具有现代形态又不失本体语言的水彩画创作形式,为集市人物画的创作实践做好了充分的前
在古往今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我想“青春”是一个恒久不衰的主题。人们总会把“青春”与芳华、鲜衣怒马以及许多夸姣而不常在的因素联系在一起,同样,也不时在文艺作品中得以映现。“从古至今以来,绘画都是人类喜闻乐道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人类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绘画艺术的重要支系,油画以其品色繁多、技巧多样和表现力极强的特性蕴含着人类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在。”(1)在毕业创作之际,我希望运用油画这一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面貌发生着许多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满足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过去人们的出行方式是骑单车,阅读方式是读报纸,而现在人们都是乘坐地铁和公交出行,使用智能手机浏览新闻,这使笔者从中感受到了生活方式变化所产生的强烈反差,萌生了创作灵感。由此,通过对两位超现实主义画家爱德华多·纳兰霍和雷内·马格里特画面中构成方式的研究与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由此可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通过古诗教学,使学生在"诗"的情感熏陶中,思维得以"细无声"的增长,成为一个可研究的课题。
宗祠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家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着尊宗敬祖、和邻睦友、勤俭节约、厚德载物等文化内涵。它能教育后代,激励后人,引导后人走向真、善、美。帮助后代寻根问祖、增强家族向心力,促进家族团结互助,传承民俗良善文化,培养出民族集体意识感,增强民族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加强对宗祠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对中华民族的进步有着深远意
传统纹样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设计运用传统纹样的湖南城市宣传海报对于湖南各城市的传播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此次设计以湖南各城市风景名胜、民风民俗和代表城市特性的传统纹样为主要的表现元素,采用海报作为具体呈现方式,创作了一系列赋有文化性、地域性和艺术性的系列海报。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湖南各城市的相关文化、传统纹样相关知识及城市海报的研究现状。其次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