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和区间估计的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结构的破坏或者损伤而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损失的案例越来越多。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对服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检测和加固的工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而进行加固的前提是要做好相关的损伤识别和检测工作,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本文中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主要是根据服役结构的相关结构动力参数及根据假设条件计算得到的数据,对结构的损伤存在与否,损伤位置和损伤量做相关研究工作。本文从有限单元的基本思路出发,对梁单元和二维拉压杆单元的有限元基础理论进行了相关推导,并结合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材料力学中的材料的应变能等知识,推导出梁单元和二维拉压杆单元的单元模态应变能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对参数化后的单元模态应变能进行求导,再引入结构刚度损伤指标,对该指标利用泰勒公式进行展开,求出了结构刚度损伤指标的概率密度函数。再求出各单元的刚度损伤指标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建立最大似然方程,进而建立有关单元刚度损伤指标的目标函数,通过对该目标函数的最优化处理,即可得到各单元的刚度损伤指标均值,该均值即为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和区间估计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中的损伤定量指标,进一步对这个单元的刚度损伤指标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积分即可得到各单元的损伤概率,该概率是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和区间估计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中的损伤定位指标。并将上述理论应用到了简支梁和悬臂梁的损伤识别中,结果表明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和区间估计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在结构的低阶模型(结构的前五阶模态振型)和低噪声情况下(噪声水平在0.05以内)对梁结构的损伤定位和损伤定量效果较为理想。并找出了该方法的适用条件,即低阶模型(结构的前五阶模态振型)和低噪声情况下(噪声水平在0.05以内)。并采用了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指标、模态应变能耗散率指标、模态应变能基指标和模态应变能等效指标对进行了子结构划分的平面桁架进行了损伤识别,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指标、模态应变能耗散率指标、模态应变能基指标和模态应变能等效指标在无噪声对划分子结构后的桁架损伤定位效果均很好,且模态应变能等效指标具有一定的损伤定量能力而其他三个指标没有。在考虑噪声的影响条件下,模态应变能等效指标的抗噪能力最强。
其他文献
挡墙是挡墙本身和其后填土相互作用的体系,对其进行研究应该包括挡墙本身的侧压力和其后填土的变形、破坏。传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挡墙本身的侧压力研究,而对其后填土的变形、破
目前,基桩完整性检测中,基桩缺陷的量化分析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依据摩擦桩在均质土中受一瞬态激振力作用下任意点的速度响应
随着国内公路路网的完善和发展,需要修建大量山岭隧道,在岩溶富水区修建隧道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尤其在当今对环保要求较高的条件下,必须改变以往“以排为主、排堵结合”的治水方案
现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土木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超)高层建筑建设。在山地丘陵地区,山地地形会对大气风场产生加速效应。山体自身的坡度、高度、
借助3D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钢筋混凝土纯框架、带楼板框架、二三层带填充墙框架和带填充墙框架四个三层房屋空间结构数值模型,进行模态分析、静力分析以及动力时程分析,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大型交通枢纽的建设,随之而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深基坑工程,双排桩支护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结构因其支护深度比较大、方便土方的开挖和缩短工期等
湍流入流边界条件是制约结构风荷载数值模拟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的风场来流需满足一定的湍流强度条件及功率谱特征,且存在一定的湍流结构。在稳态模拟RANS模型的模拟中,只能
挤扩灌注桩是在普通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桩基础。该桩沿桩身不同部位上设置了多个分支或承力盘,将摩擦桩变革为变截面多支点摩擦端承桩,改变了桩的荷
钢管混凝土构件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为受压结构。目前多数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徐变研究均针对构件在轴心受压情况下进行的,而实际工程中理想的轴心受压状态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由
设计、施工的失误不仅仅引起建筑物开裂受损,有时也会给建筑物留下结构隐患,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危及结构安全。为此对这方面的有关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 本文以“房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