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痕技术和有限元仿真的材料表面残余应力测量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_yue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余应力的测量技术始于20世纪3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残余应力的测量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发展至今共形成数十种测量方法,可分为机械释放测量法和无损伤测量法两大类。机械释放测量法是将具有残余应力的部件从构件中分离或切割出来使应力释放,然后测量应变的变化求出残余应力。它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缺点是:对构件损伤大;无损伤测量法分为:X射线衍射法、中子衍射法、磁性法、超声波法、电子散斑干涉法、金属磁记忆法。它的优点是:对构件无损害,缺点是:成本较高。由于残余应力会影响到材料的腐蚀、开裂、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同时也会对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产生巨大影响,对结构的强度造成很大危害,历史上许多灾难性破坏事故大多是由结构中的残余应力引起,因此,研究和测量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对生产和科学实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随着表面工程技术和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发展,传统的测量方法几乎不能满足在微米和纳米尺度下的检测需要。本文是建立在微米级压痕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仿真来分析和测量材料表面的残余应力。首先由压痕实验得到了载荷-位移曲线,然后对压痕实验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实验和仿真所得到的载荷-位移曲线基本一致。这证明用有限元模拟压痕实验的结果是非常可靠的;接着对表面存在不同残余应力状态的低碳钢试样进行压痕实验的有限元仿真,经过计算得到了不同残余应力状态下的载荷-位移曲线。根据在给定深度下,载荷-位移曲线偏离参考曲线的距离,并结合弹塑性理论的相关知识得到了表面平均残余应力的计算公式;此外,如果已知x、y方向上残余应力的比值,还可以分别求出残余应力在两个方向上的分量。  结果表明,在微米尺度下,用压痕法测量材料表面的残余应力是可行的。有限元仿真的计算结果误差在7%以内,可以满足工程上的要求。由于压痕法具有经济、方便、快捷等优点,所以用压痕法来测量微小体积材料表面的残余应力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建立了含压电层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壳的力学模型,给出了表征结构延展和折迭过程能量的数学表达式。运用最小势能原理,可计算确定压电参数及结构几何和物理参数对结构卷曲半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的电力需求日渐旺盛,电能输送量以及供电质量必须得到保证,这对我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的命脉。加强对线路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巡查能力和检修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借助虚拟技术,开展输配电线路作业仿真实操技术研究,开发一种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沉浸式作业仿真实操系统,对于促进我
近几十年珠江河口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活动频繁,各种近海工程对珠江河口的环境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数值计算技术,在国内首次进行了近几十年来伶仃洋在人类活动影响
球磨机是化工、火力发电、冶金、水泥等企业用于粉碎物料的大型破碎设备。球磨机在正常运转时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文明生产,因此对球磨机噪声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球磨机振动噪声机理,制定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减振降噪治理方案。本文以球磨机简体为研究对象,对球磨机简体受冲击载荷时的振动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了简体受钢球撞击时的冲击频率为120Hz。并用有限元
能源危机的加剧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使得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尤其加快了对光伏产业的探索。光伏并网系统中,微型逆变器以其模块化的优势成为工业与学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常见的微型逆变器拓扑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最终确定了以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单级式交错反激型微型逆变器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反激式微型逆变器的关键技术研究现状,针对现有微型逆变器成本较高、体积较大的特点,本文从低成本,小体积,高效率
学位
当前风力发电量占据电网总装机容量比例日益增大,风电己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在电网规划中,需要考虑风电接入带来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风电综合系数,针对该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能源过度使用,不仅出现能源危机,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其研究发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当前,受制于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研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长久以来的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数学领域里。直到1983年Mandelbort首次指出自然界以及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中存在大量分维数的事实,且在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化石能源暴露出的局限性越发突出,无污染且取之不尽的新能源成为了必然选择。微电网作为新能源的有效利用形式,目前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