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修复模式下植物-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研究——以抚顺铁矿废弃地为例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cc7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抚顺铁矿废弃地三种修复模式的刺槐林、沙棘林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植物叶片、根系、土壤以及微生物量的C、N、P含量以及化学计量比,探究不同修复模式下“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C、N、P化学计量特征及相互间关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叶片C含量表现为刺槐林>沙棘林>荒草地;N和P含量表现一致,分别为沙棘林>刺槐林>荒草地。刺槐叶片和根系C/N和C/P均较高,说明刺槐林比较高的适应该研究区。叶片N/P在8.2~11.7<14.4,表明该地区植物生长过程受N的限制;0-20cm土层的C、N含量显著高于20-40cm,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土壤C/N、C/P和N/P在两个土层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与荒草地相比刺槐林和沙棘林明显提高了微生物量C、N、P含量。三种修复模式下的微生物量C/N较低且无差异性。刺槐林微生物量C/P和N/P都显著低于沙棘林和荒草地,这可能是由于刺槐林土壤P的有效性高于沙棘林和荒草地;刺槐和沙棘根系N、P之间,叶片N与土壤C、N之间,根系N与土壤N、P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依赖于土壤中营养元素。叶片与根系C、N之间的联系相对比P更密切,均有极显著相关关系,进一步说明三种修复模式下的植物是受N的限制。在人工修复模式下叶片、根系与土壤、微生物量C/N、N/P、C/P之间也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自然恢复下叶片和根系的C/N、C/P、N/P与微生物量C/N、C/P、N/P不显著。
其他文献
学位
本试验研究了精氨酸水平对离乳期梅花鹿仔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代谢规律及瘤胃发酵方式和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为精氨酸更好地应用于梅花鹿产业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进一步研究梅花鹿仔鹿氨基酸代谢吸收规律及完善梅花鹿仔鹿理想氨基酸模型奠定基础。本试验共分为三个部分。一、选择3月龄健康离乳雄性梅花鹿仔鹿20只,平均体重为(20.68±4.26)kg,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其中,对照组(Ⅰ组)仔鹿饲
学位
本研究通过饲养试验、消化试验、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与肠道微生物变化等,探究生茸期梅花鹿日粮适宜的硒添加水平,为生茸期梅花鹿的精准饲养提供科学理论参考。试验选取20头体况相近、5岁的健康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组单圈饲养,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 mg/kg(Ⅰ组,对照组)、0.3 mg/kg(Ⅱ组)、1.2 mg/kg(Ⅲ组)、4.8 mg/kg(Ⅳ组)硒元素的饲粮,预试期7 d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