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泥水沉降过程中分层变化及固体通量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w1988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泥水处理是煤炭洗选加工过程的重要环节,随着采煤的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的小颗粒煤泥随之产生,这给煤泥水处理带来了挑战。目前,煤泥水的沉降效果及底流浓缩效率通常靠浊度检测及人工探测煤泥厚度反映,仪器的误差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真实反映煤泥水沉降或浓缩效果的好坏。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煤泥水沉降过程分层情况来反映沉降效果,为溢流循环及底流排放提供一种借鉴。本文设计煤泥水沉降过程不同高度处浓度变化试验,对煤泥水在沉降过程中沉降速度、局部浓度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对煤泥水的运动状态变化及分层高度情况等沉降特性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局部浓度与固体通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沉降效率的浓度层进行了探索。本文沉降试验的煤泥取自某选煤厂原煤皮带和浓缩机入料,在煤泥水浓度为10 g/L、20 g/L、30 g/L条件下对两种煤进行了自然沉降试验,确定了三种不同浓度煤泥水的沉降曲线,为后续取样测浓度试验及固体通量模型提供了试验依据。为了探究沉降过程煤泥水的分层情况,本次研究设计了取样测浓度试验,设计了一种可以同时多点取样的方法,并搭建了固液界面检测装置,对检测设备进行了选型。通过设计多点同时取样的煤泥水沉降试验,对5个取样点不同时刻的煤泥水进行烘干、称重并检测其浓度。结合沉降速度变化规律,对五个取样点处煤泥水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对同一取样点不同浓度条件下的取样浓度进行分析,确定沉降的不同阶段及其对应的沉降区域,结果表明两种煤的沉降过程都可以分为自由沉降阶段、干扰沉降初期、干扰沉降中后期和煤泥缓慢压缩阶段,在各个阶段澄清层、过渡层、沉降层和压缩层的高度均发生了变化。最后建立了沉降过程的固体通量模型,对局部浓度与固体通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并且有较高的拟合度。通过实测浓度对应的固体通量曲线模型的分析,表明存在一个浓度限制层约束了沉降效率,结合分层情况可以找到该浓度层所在位置,肯定了用分层高度判断沉降效果的可行性。该论文有图31幅,表13个,参考文献78篇。
其他文献
介绍了我国及世界油菜生产与贸易状况。我国为世界第一油菜生产大国,2001年油菜籽总产量达到1132万t,双低油菜面积占到56%。2001年世界油菜收获面积达2396.12万hm^2,总产菜籽36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肺部,但还可引起一系列肺外效应。各种炎症因子共同参与了COPD的发
目的比较荧光RT-PCR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在手足口病(HFMD)患儿病原学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HFMD患儿454例(其中重症患儿190例,普通患儿264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该反应过程的最终产物是有机物。在光合作用的初始阶段,捕光蛋白捕获太阳光子,然后将能量传输至光合反应中心。在光合反应中心发生电荷分离,并将太阳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该能量传输过程中高效的能量传输效率一直吸引着研究者们的目光。在本文中,我们用量子力学语言来描述该能量传输过程并对其中存在的相干性做出了研究。首先,我们把光合反应中心系统看成是包含了两个子系统的量子热机,计算了该
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甘利欣、天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肝炎42例观察其退黄效果,疗效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正> 湖南是全国最主要的稻谷产区,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自70年代初以来就一直居全国第一位。1983年全国粮食大丰收以后,出现了暂时的“卖粮难”。湖南的大米由于质量欠佳,外
随着现代美容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草药美容作为一种新型的美容方式逐渐被人们认可,并以其自然、副作用小、毒性弱,并具有保健功能等特点受到了整个美容界的推崇
配偶关系和社会联系是动物和人类重要的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加压素1a型受体(V1aR)基因在调控单配制社会行为中起重要作用。V1aR基因启动子区长重复单元和单配制相关行为紧密相
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内的企业与国外有很多的贸易关系,同时也加剧了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的竞争。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优先事项。企业当前正面领这
臭氧消毒在水体治理的应用中,其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和环保性。通过对当前臭氧发生器市场进行调研,低成本臭氧电源将会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因此,本文着眼于一种低成本臭氧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