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区土地非农化过程(1998~2008)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uan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非农化,是指农用地转变用途,成为居住、交通、工业、商服业等建设用地的过程,其实质是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间的再分配,土地的两种用途——农业利用和建设利用之间竞争配置的过程。论文以“无锡市区土地非农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为研究对象,借助3S技术平台,运用马尔柯夫转移矩阵分析无锡市区土地非农化的过程;其次以镇域、不同圈层、不同方位象限为研究视角采用缓冲区分析及方位象限法探讨无锡市区土地非农化空间差异;再次从社会、经济着手探讨无锡市区土地非农化的驱动机制;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及我国土地非农化的现实情况提出调控土地非农化的建议。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农用地作为主要的供体,不断被消耗,大规模地转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从中心城区向外扩散,侵占大量农用地,将农用地的空间压缩到城市外围边缘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主要以无锡市中心区、各行政中心为基点向外连续蔓延。2、无锡市区镇域土地非农化规模、速度存在很大差异,将无锡市区25个单元土地非农化率分为四类,分别为轻度非农化、中度非农化、高度非农化、重度非农化,总体表现出从无锡市区向外圈层式递减分布的4个同心圆环状,无锡市中心区边缘是农地非农化最激烈的一个圈层,向外土地非农化速度逐步降低。3、土地非农化在不同圈层表现出“在不同缓冲区范围内,土地非农化规模先升后减”的分布特征,随着距离中心城区越远,土地非农化规模逐渐扩大,到达一定距离后,土地非农化规模开始下降。土地非农化速度在不同圈层内呈现“距离中心城区越近,土地非农化速度越快”的特征。4、土地非农化规模在不同方位象限内呈现“东西高、南北低”的特征,土地非农化规模较大的分别是第一、二、十五、十六象限,其次是第六、七、八、九象限,在行政区划上这些象限对应新区、锡山区、惠山区。土地非农化速度在不同方位内呈现“东南—西北连线带高、东北—西南连线带低”的特征,在行政区划上对应惠山区和新区。5、1998年~2008年无锡市区土地非农化主要受中心城区扩散效应、规划调控、经济发展、人口变化、土地利用比较利益的驱动。中心城区作为区域最活跃的核心区引导不同圈层土地非农化的进程;规划作为政府调控土地非农化的重要手段控制城市发展形态与方向;经济发展是主导动力;人口变化是最活跃的动力;农用地比较利益较低是土地非农化的主要根源。
其他文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健康良好发展与否不仅会通过原料供给等环节间接影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温饱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农村的发展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过漫长发展的产物,而城市土地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产和生活要素。城市土地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
肽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其中可调节生物体生理功能的肽称为功能肽。功能肽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是多样化且来源充足的食品原料,具有多种人
2004年以来,由于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农民实施“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购置农机具补贴”为核心的一系列的惠农促粮政策,出现了连续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格局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粮食生产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不断加快,我国粮食和饲料合作社产生并稳步
<正>1引言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法是诊断变压器内部潜伏性故障的有效方法,其诊断依据《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中的方法进行。现行导则
耕地资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城市化建设和农业生产活动都需要大量
土地利用优化是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多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如
晁补之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凭借凌丽奇卓的散文、神姿高秀的词作、豪迈俊逸的诗歌,在宋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其诗歌具有深婉的意理内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带给我们滋味隽永
设计管理对于国内的设计师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词汇,把设计和管理很难的联想在一起,很多人认为设计是艺术的范畴,管理是经济行政的范畴。但是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下,商业设计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