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城市服饰研究——以北京、上海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是中国城市服饰发展的重要时期。它结束了自古以来中国服饰“昭名分,辨等威”的制度和传统,人们的服饰趋向自由。伴随着中国传统服饰与非传统服饰、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在民国初年社会文化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中国服饰进入了一个“乱”穿衣的时代。它形成了办土亦洋、土洋结合的局面,使得这一时期中国服饰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甚至有些盲目、混乱。直到20世纪20年代,服饰在造型、款式等方面才渐趋稳定。人们一方面全力摆脱封建主义的影响,逐渐接受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服饰,在这种情况下,融合中西文化特点的旗袍、中山装出现并定型,与同时盛行的西式服饰交相辉映。民国城市服饰的西服东渐并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政治上否定了传统的“分等级、判尊卑”的服饰制度,打破了传统服饰单调、禁锢的色彩,使西方服饰进入中国并广泛传播;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已逐步向资本主义商业经济发展,西式服装布料的大量使用以及国外先进科技、手工艺成就的引进直接对服装成衣业的发展产生影响,造成服装公司和裁缝店的大量出现,促进了对服装的消费;思想文化上报刊、电影和服装表演等多种媒介对服饰做了宣传,使人们在服饰变革后观念更新,开始追逐时尚。同时与西方的接触和交流使西服东渐出现了高潮。其中夹杂着区域、阶级不均衡,盲目崇洋和中西兼容的特点。在西服东渐的基础上,传统的审美观念得到改变,中西融合的观念开始形成,服饰开始向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其他文献
介绍了精密单点定位的基本原理及陆态网络数据处理平台的处理流程,采用该软件独立处理了我国境内3个IGS站某天观测数据,并对解算过程出现的问题做了说明.最后结合1个工程实测
2005年12月,西门子公司将交付51列3辆编组的TransPennine特快185型内燃动车组中的第一列。2005年7月末,第一列车正在调试,其他试验也在德国北部的韦格贝格维尔登拉特试验中心
宗教是了解古代埃及历史与文明的一把钥匙。一般认为,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是罗马—拜占廷帝国统治时期埃及文化领域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变化,而事实上,这一时期埃及传统宗教崇拜仍然
蒙元统治集团在保留一系列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制度的前提下,对中原王朝原有的政治体制做了全面的调整,特别是改变了由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确立的儒家独尊
本文以李绂催漕这一事件为研究内容,依据《漕行日记》、《漕运全书》等丰富的文献资料,采用叙述史学的方法,在阐明李绂催漕史实的基础上,对其采取的独特的有效措施及整个事件
美国陆军正征执行新的预防性维护原则,称为“状态监视性维护+”(CBM+),目的是提高其战术通信网络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WIN—T)“增量”3的产品经理负责执行这一
天主教在全球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的文化移植的过程,而这种文化移植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应对本土文化。我们知道,天主教入华所要面对的主流群体是中国的广大民众,是中
文艺复兴是西欧社会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变的重要时期,意大利社会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意大利大学在中世纪大学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且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针对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展开讨论,并提出系列
玉文化是在人类社会与自然交互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通过玉材的特殊自然属性,寄托和展现了人类思想意识、社会伦理和价值形态。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进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