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约束条件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调度优化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战略的加速推进,建筑业在改善居住环境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当前传统的粗放式建设模式仍占据主要地位,一方面传统建筑的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现代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其摒弃了工地湿作业的建筑方式,转变为工业化、信息化的制造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观,是建筑产业化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实现“绿色建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传统现浇模式相比装配式项目具有高效率和高产能的特点,主要原因是工业化的PC构件制造模式具有资源共享和多任务的处理能力,能使得构件的产量上升,与此同时大规模批量生产也能降低制造成本,但目前装配式项目的既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缺乏,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推广。本文首先分析总结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我国的实施障碍因子,通过对施工企业面临的障碍进行KMO、Bartlett及因子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探讨,研究得出基于施工单位的视角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建筑行业面临的主要障碍,通过DEMATEL模型将障碍因素分成原因因素及结果因素。根据SPSS因子分析和DEMATEL模型所得成果,结合当前有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工程管理热点,得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现场装配需求与场外生产之间缺乏协调是造成其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最后,以装配率为50%的PC项目主体阶段为研究对象,从建造方式、资源运输以及构件生产入手,通过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各建造空间的协同作业机理,在各空间信息畅通条件下,以资源成本与工期为核心,提出以时间为约束的多维作业协同技术和多目标优化技术,构建多空间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资源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多空间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资源优化模型可以使项目工程调度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并为装配式项目工程管理提供合理有效的控制决策方案。
其他文献
建筑材料多为多孔介质材料,由固体基质和孔隙组成。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湿组分只以水蒸气和液态水的形式传递,湿传递与热传递过程相互影响。墙体材料的热湿耦合传递不仅对室内
近年来,生物炭凭借其特殊的结构性质,在农业上广泛被用作土壤改良剂以及肥料缓释载体,为促进其在农业种植上的应用,解决抚仙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本研究以高原红壤为研究
近年来,由于二维类石墨烯Ti3C2Tx材料兼具导电性较高、体积容量较大、层间距较大和锂离子扩散势垒较低等优点,使其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受到了广泛研究。但由于湿法
最初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发现的创意农业,是指将科技和艺术融入农业生产中,逐渐将第一产业推向二三产业,把传统的农业融入到生产、生活、生态的现代农业。21世纪创意农业在我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以其便捷、灵活、安全等优势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WPT技术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软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急重症医学科的常见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弥漫性肺损伤为基础,肺动脉高压、
三维光电催化氧化是光电协同作用下降解污染物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它在二维电极基础上,以粒子电极作为反应的第三极,经阳极或粒子表面负载具光电催化性能的物质,在外加光源
在雨水入渗、红土化形成过程和荷载作用下,红土发生崩解软化,含水量增加,颗粒团聚体和粒径减小,进而导致土体强度降低、不均匀沉降和山体失稳等工程问题。目前,我国对湖南,广
电场耦合电能传输(ECPT,Electric-field Coupled Power Transfer)技术以高频交变电场作为能量传输媒介,摆脱电缆线对用电设备的束缚,实现电能从电网或电源到负载端的无线传输
琴键堰是一种新型迷宫式溢流堰,具有超强的泄流能力,其上下游顺水流方向倒悬的设计克服了传统迷宫堰基座占地面积较大的缺陷,从而可以更广泛的安置在大坝或溢洪道上,有效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