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校大学生宏观认知地图的地域模式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2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中国在校大学生对国土空间认知的基本数据。研究的地域是中国国土的全部范围,内容包括地名认知、方向认知、距离认知和手绘意向图四个方面。由于作为被调查对象——中国在校大学生的规模比较大,问卷调查引入了分层抽样的思想,依据学者对中国国土空间的综合区划,将中国划分为8个大区,然后在每个大区内选择若干大学进行问卷调查,最终选择了25个城市的31所大学,共计发放问卷800份,有效回收707份,总有效回收率88.4%。   通过问卷调查,本文旨在探讨以下几个问题:①在距离衰减规律的作用下,中国大学生对国土空间的宏观认知地图会产生怎样的模式?②哪些认知地图的地域模式与中国大学生对国土空间认知的实际情况相符合?③距离因素对认知地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认知地图的地名认知、距离认知、方向认知和手绘地图是否存在地域差异,地域差异的状况如何?④非距离因素比如大学生的性别和专业、被认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人口和城市分布会对认知地图产生怎样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①中国大学生对地名的认知状况随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就单个城市的问卷调查而言,表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地名认知水平的突变距离是1500千米和2500千米。②中国大学生对距离认知的状况是随着客观距离的增大,认知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差值逐渐增大,并且认知距离总是大于实际距离,表现出明显的离心性和圈层性特点。③方向认知与客观距离的关系不明显,因此在方向认知方面出现了距离失灵现象。④手绘地图的地域差异并不明显,表现为边界强化效应。而性别差异较为显著,女同学对大陆国土空间关注程度高,而男同学对海洋国土更为关注,同样是陆地空间,女同学更加关注行政区划,而男同学更关注山川与物产。⑤就总体状况而言,中国大学生的宏观认知地图表现出“西低东高”的偏东性特点。   本文的结论是:①理论上,在距离衰减规律的作用下,大学生对国土空间的认知地图会产生一些地域差异,根据地域差异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模式,分别是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和均质地域模式。②同心圆模式符合单个城市大学生的认知地图模式,多核心符合多个城市大学生的认知地图模式,均质地域的认知地图模式不符合中国大学生对国土空间认知的规律。③距离衰减规律在认知地图的各个要素中的作用不尽相同。④中国大学生对国土空间认知的偏东性显示了非距离因素对认知地图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大学生对经济发展水平高、城镇与人口分布密集和交通便利的东部地区认知水平高,而对西部地区认知水平较低。   文章意义在于揭示宏观认知地图的这样几个基本规律:第一,不存在对于所有人而言认知水平绝对高的地域空间,所谓地域认知水平的高低是相对于被调查的个别人群而言的;第二,不存在地域空间认知的所有方面认知水平均高或均低的区域,所谓认知水平的高低只是对国土空间认知的某个方面而言的;第三,距离被调查者越近的地域,地名认知和绝对距离的认知程度越高,而方向认知与相对地名的认知越低是一种普遍规律;第四,距离衰减规律并不适用于认知地图的所有方面和所有地域,对于某种特定的认知要素而言,距离衰减的规律性并不存在或恰恰相反。  
其他文献
学位
音乐思维作为一种语言传播形式,它和文化语言有所区别,不受各个国家的地域和文化的限制,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这种喜欢可以将世界各地的人联系在一起
冲沟侵蚀是一种重要的土壤侵蚀方式。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以冲沟侵蚀为主的土壤侵蚀对当地的土地资源和下游的水利水电工程都构成严重威胁。在冲沟的发育过程中,沟头溯源侵蚀
本文运用城市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城市生态学理论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方法,以干旱区绿洲背景下特大城市——鸟鲁木齐城市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从乌鲁木齐市域及都市
Rad21 and its meiotic counterpart Rec8,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cohesin complex,are essential for sister chromatid cohesion and chromosome segregation in mitos
冰川水资源是中国西部地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冰川加剧消融已经影响到西部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引起的灾害已经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此外,冰川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
氮沉降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探讨氮沉降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对于全球变化研究和计算全球温室气体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全球尺度主
一、强化品牌意识布局长远发展《焦点访谈》2013年推出“两会”特别节目《问计两会》,表达了创作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动、准确、有力,取得了良好的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逐渐受到科学家的重视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干旱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干旱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具体化和深入化的关键,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那么,教师该怎样利用语文课堂这一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创新的氛围  不少人都认为“严师出高徒”,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是这应该建立在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