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随着国与国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走到一起,交际必然会出现障碍。而及时有效地克服这些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电影是最能反映一个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之一,本文选取著名华裔导演李安与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以“家庭”为主题的电影为研究对象,从叙事学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并由此挖掘影片背后折射出的中日文化的异同。中日两国在地理上同属于亚洲,同属于东方文明,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由于历史渊源和现实发展的种种因素,中日两国的电影既表现出了一些相似的特点,也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是枝裕和是日本的新生代导演,他的影片长期执著于对家庭伦理题材电影的表达,影片创作大多围绕日常生活和家庭展开。李安作为多次夺得国际电影大奖的华人导演,从在早期奠定其影坛地位的“父亲三部曲”中可看出,“家庭”和“父亲”在他的电影一直是一个鲜明而带有丰富意指的文化形象。基于此,笔者将对李安和是枝裕和相关家庭题材的电影进行对比分析。电影叙事学是基于文学叙事学发展而来的学科,本文从电影叙事学角度,分析李安与和是枝裕和的家庭题材电影在叙事空间、叙事结构、叙事意象、父亲这个家庭典型叙事人物塑造上的相同点与差异性,以探讨二者电影在家庭叙事策略上的异同,以及由于不同的叙事策略所营造的不同家庭文化氛围。另外,本文也探讨了中日不同家庭文化氛围形成的文化背景差异,即中国农耕文化历史形成的宗法式家庭文化与日本特殊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造就的基于义理观的家庭文化。本论文是针对对外汉语教师与学生的,不是仅仅针对留学生的,目的是建议对外汉语教师多多利用电影,做更鲜活的文化对比,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具体选材教师可灵活掌握。可以多多利用电影作为跨文化交际传播的素材,来使教学变得更为生动鲜活。而非仅仅直接针对留学生教学的。那么对外汉语教师最基本需要具备的就是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不仅要对本国文化有了解还要对他国文化有了解,所以本文选取了李安与是枝裕和这两位可以代表各自传统文化的且同时非常具有代表性、知名的导演来进行论文阐述。作为一种通俗艺术形式,电影更易于理解与接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选择合适的电影,让来自不同文化的教学对象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更清晰地认识到各文化间的差异,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那么对外汉语教学将会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