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法砂状氧化铝生产过程氢氧化铝粒度控制的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ao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和完善了山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拜尔法生产流程,探索了成核、附聚、长大及磨蚀等影响拜尔法生产砂状氧化铝的主要因素,通过分离去除细颗粒氢氧化铝,添加结晶助剂和高温附聚等手段,可生产出符合要求的砂状氧化铝。 研究表明,通过三级旋流器组串并联分级,可将溢流中小于45 μ m颗粒由5%~26%增加到18%~65%。由于碳分晶种的粒径大于45μm质量百分比在90%左右,而粒径小于15μm的个数百分比在93%~98%,粒度分布两极分化,添加碳分晶种不利于生成砂状氧化铝。实验发现,结晶助剂循环连续加入后,溶液中的草酸根减少,有利于氢氧化铝附聚与结晶,可以提高分解率。 高温附聚实验表明:当固含控制在120g/l以下,附聚温度在75~80℃,小于15gm颗粒附聚效果很明显,小于301μm的颗粒也有较好的附聚效果。 长大实验表明:附聚后的氢氧化铝进入14个长大槽继续长大,首槽温度控制在75℃,出料温度控制在50℃,氢氧化铝粒度明显增大,小于45 μ m的粒子比例由15%~60%减少到了5%~30%。
其他文献
  衰老速度-自由基假说(the rate of living-free radical theory)提出,增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效率将导致有氧代谢增强,从而增加氧化代谢的副产物——自由基的生成。该假说预
小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高低直接影响我国北方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内外不断出现的异常气候,特别是持续干旱和高温少雨,使田间用水严重缺乏,直接影响了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产量,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利用现代生物学方法获得抗旱性强的作物新品种是保障粮食危机的重要途径,目前针对小麦的转基因研究,国内基因枪法占主导地位,近些年来农杆菌介导法也得到了发展。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小麦烘焙品质,改善
  最大能量收支是影响动物的分布、适应和繁殖成功等的重要因素,但小型哺乳动物的最大能量收支在很多条件下受到限制。哺乳期是母体能量需求的最高阶段,被广泛用于研究最大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的消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以煤炭消耗为主的我国。由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如废水的处理,空气的净化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膜分离技术由于存在单独选择性分离和膜污染的缺点,造成水处理效果和处理能耗随时间变化显著,制约了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而纳米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应用于废水的处理和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领域表现出好的效果。特别是将二氧化钛作为基底材
  为研究贮脂类冬眠动物育肥过程和冬眠中代谢的机制,本文使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转录组测序建库的基础上,对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起始育肥期、快速育肥期
  中缅树鼩为典型热带、亚热带小型哺乳动物。环境因素对动物的生理机能有重要的影响。下丘脑作为代谢和能量平衡的调节中枢,各个核团以及神经肽相互形成调节网络,通过调整各
  环境温度和光照等外界因素对冬眠动物入眠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为验证光照对入眠的影响,采用典型贮脂类冬眠动物达乌尔黄鼠为实验对象,实验前自然光照与环境温度下单笼饲
  为探讨横断山地区大绒鼠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了解其遗传背景,对云南剑川30个大绒鼠线粒体细胞色素b 基因(Cyt b)和控制区(D-loop)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剑川大绒鼠C
  冷驯化条件下,中缅树鼩产热特征、能量代谢、脂肪组织显微结构和PRDM16、BMP7、PPARα、COXⅡ及PGC-1α 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冷驯化条件下,中缅树鼩的体重、摄入能、非颤动
  表型可塑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与生态学相关的行为、生理、形态和生活史特征有关。消化器官在形态和生理方面的表型可塑性对动物获得营养和能量利用效率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