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蛤的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m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我国紫云蛤科经济贝类的生物学及增养殖研究概况,以中国紫蛤Hiatula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自然产区(广东省饶平县大埕湾)的生境,进行中国紫蛤的年龄组成、肥满度变化与繁殖季节、温度与盐度对胚胎及幼虫发育的影响等生物学的研究;进行中国紫蛤亲贝促熟培育,开展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   1.中国紫蛤在大埕湾产区垂直分布于潮间带的低潮区至浅海5m水深以内,年水温变化范围为16.3~29.0℃,盐度变化范围为18.5~33.7,底质为粒径63--250 um为主的细砂质。由肥满指数的变化规律结合性腺发育情况推断,中国紫蛤一年有一个繁殖期,为7-9月。在繁殖季节,壳长7 cm以上的贝即可见到性腺,达性成熟。胚胎和幼虫发育最合适的温度分别为24~26℃和24~28℃;胚胎和幼虫发育最合适的盐度分别为24~30和26~32。   2.在繁殖季节对中国紫蛤亲贝进行营养强化培育可促使性腺在1周内成熟并自然排放精卵。在水温26.0~28.0℃条件下,卵子受精约30 rain出现第一极体,lh后进行第一次分裂发育至2细胞,5h后发育至囊胚期,12h后发育至担轮幼虫期,19h发育至D形幼虫。D形幼虫培育密度控制在1 ind-mL-1,采用不同饵料种类进行培育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一直投喂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效果最差,幼虫发育至第7天陆续死亡;D形幼虫初期投喂金藻Dicrateriazhanjiangensis饵料,从壳顶幼虫期开始混合投喂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幼虫发育正常,壳长平均增长10 um.d-1,幼虫培育17d后开始进入附着变态阶段,从附着变态的稚贝开始,培育50 d,幼贝平均壳长可达4625 um,壳长平均增长87.5um·d-1。共育出幼贝320万个,成活率达到10%。
其他文献
柔鱼是西北太平洋中重要的渔业经济种类之一,其中分布在西北太平洋西部海域的冬春生群是中国大陆传统的捕捞对象,近年来,大洋性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
期刊
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甘露寡糖(MOS)对其生长、消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设置5个露寡糖的添加浓度:对照组、0.1%、0.2%、0.3%
期刊
目前水产养殖病害问题仍是限制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当前病害防治主要采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药物滥用严重破坏环境、影响水产品质量、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并最终威胁到
期刊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茶黄素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生长、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以及机体脂类代谢的影响,为茶黄素在虾类养殖应用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食物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之一,研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对了解整个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脂肪酸标志法则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研究生物
菜籽饼和菜籽粕属于菜籽的加工副产物,是一种重要的饲料蛋白源,在鱼类等动物营养中已得到广泛研究。菜籽的主要产国包括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欧盟、美国等。本论文选
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是我国珍贵的经济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丰富,资源匮乏,是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当前花鳗鲡的养殖苗种完全依赖于捕捞天然苗种,不仅会严重影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