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伤的行旅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tim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郁达夫及其作品进行简介之后,分四个部分对郁达夫作品的感伤基调进行论析。 第一部分:感伤基调在作品中的表现及零余者分析。 郁达夫的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弥漫着浓郁的感伤气息,形成了郁达夫作品特有的感伤基调或感伤氛围。就中既有留学生报国无门的辛酸,异域思念亡妻的苦痛,也有中年男子无端的春愁,人生旅途的孤独,更有艰难时世的伤痛。这种感伤基调集中体现在小说中主人公—零余者的形象上,体现在散文中叙事抒情的主体者(也是零余者)身上。 第二部分:感伤基调的美学意义。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文艺是苦闷的象征。郁达夫在作品中刻意地描写了主人公的“生”的苦闷和“性”的苦闷,表现了人生的痛苦。其感伤基调正是人生苦闷的集中显现。二、浪漫主义的突出表现。郁达夫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的创作多是轻客观重主观,轻观察重体验,轻分析重表现,重视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在作品中,郁达夫宁愿宣泄愁苦而不屑于抒发宏大理想;情愿为卑微者抒情而无意于表现英雄气概,呈现出一幅幅感伤的浪漫主义画面和人物形象。 第三部分:感伤基调的表现方式。 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内心独白。它是心理描写中最具表现力的手法之一,易于表达人物复杂的隐秘世界。郁达夫运用到了极至,体现了其自我抒情小说的特点。二、借景抒情。作者更多地利用自然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三、题目显“情”。从题目就可以感知作品的感伤气息。这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开“题”明义,如《银灰色的死》、《沉沦》等。这些题目本身就告诉了读者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一类是含蓄蕴藉,如《落日》、《茫茫夜》。这些题目营造了茫然、悲凉、冷寂的气氛。透过题目,可以感知作品的思想内容。四、酒中人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郁达夫作品中的人物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成就了作品主人公的感伤性格。硕士学位论文1入片l’ER’51‘1 IESIS馨 第四部分:感伤基调的形成因素。 郁达夫作品的感伤基调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主要有时代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个性特质以及受外国文艺思潮、外国作家的影响。以抑郁质为主的气质和伤感忧郁的情绪型性格是郁达夫创作的主要成因。此外,本文重点对外国文艺思潮、外国作家的影响作了阐述,包括英国的感伤主义及“黄面志”人物,日本的自然主义,德国的施笃姆和林道以及俄国的屠格涅夫等。
其他文献
核准追诉制度根源于追诉时效制度。追诉时效制度是世界各国刑法普遍规定的一项制度,是现代国家对刑事追诉权的自我约束和限制。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一些超过20年追诉时效期限
<正> 1987年9月15日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召开在京常务理事会,讨论第三届年会的有关问题。会议建议第三届理事会选举名誉理事长一人,聘请顾问若干名。会议还讨论了修改
<正> 确定国民经济产业部门之间合理的投资结构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工业和农业两产业投资结构又是大家极为关心的。经过3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我国已制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这个方针是否意味着国家将投资的重点放在粮食的增产上?国家若改变工农业间投资的结构,它的产出(即生产总值)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定量的分析。
<正> 教育、科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量的增加,常用国民收入这个指标来表示。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增长取决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的人数及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又取决于劳动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者的质量。教育使劳动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劳动者的质量,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科研成果的应用导致新的劳动手段、先进的生产工艺,等等。所以,可以说科研是装备日趋先进的源泉。教育、科研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的增长使得对教育、
<正> 当今时代,技术转移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地区和部门得以飞速发展的重要杠杆。它是技术发展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转移包括多种形式,如国外转向国内,科学技术部门转向生产部门;先进部门转向后进部门;军用转向民用;城市转向农村等等。国外技术向国内的转移只是其中的一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技术转移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它却恰恰是我们经济建设中很有实际价值的技术转移。本文试图提出国内技术转移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审判制度概述,系统地介绍了审判制度的概念和本质,审判制度的各种决定因素,并对审判制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考察。第二章论述了审判制度的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雏形是青少年宫等,随着我国对中小学课文活动及实践能力重视程度的提高,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提出了建立和发展校外实践活动场所的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加拿大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双边经济学家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4月23—25日在北京昊园宾馆举行。中方代表团由10人组成,代表团团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董辅礽;加方代表团也由10人组成,代表团团长为加拿大经济学协会副主席、教授约翰·福利斯·海利威尔(J.F.HELLIWELL)。在
【正】 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波动,是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直接的、物质性的主导力量。本文拟在笔者探讨我国投资周期性的前三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投资周期波动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