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围岩浅埋大断面下穿隧道施工力学及工法优化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wei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交通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受到地质及地形条件、总体路线规划等因素影响,下穿既有公路的新建隧道也日益增多。由于下穿隧道大多呈现出大断面、浅埋、软弱围岩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塌方、冒顶等事故。面对这样复杂的工程地质情况和施工工序,在施工中为了控制围岩变形与既有公路路面沉降,对传统的开挖工法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研究浅埋大断面下穿隧道软弱围岩力学特性与施工工法,这有助于为以后类似复杂条件的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以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浅埋大断面下沙溪隧道为工程背景,从现场试验、数值模拟方面入手,基于试验设计、智能分析方法及有限元法等手段对围岩变形规律与路面沉降规律、围岩参数反演、围岩与支护的力学响应特性以及施工工法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  1、根据下沙溪隧道的现场情况制定相应的试验方案,通过获得的现场监测数据对隧道围岩变形规律和既有高速路面沉降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同时得到了施工过程中断面在不同开挖步序下的围岩位移值。  2、基于遗传支持向量机和有限元方法建立隧道围岩参数反演模型,对围岩参数进行辨识。通过不同开挖步序下的围岩位移反演得到围岩力学参数,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力学参数变化规律。  3、基于求得的围岩力学参数,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浅埋大断面下穿隧道三维数值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同时,总结了公路路面沉降、围岩、初衬、临时支护和锚杆的变形规律及力学响应,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4、基于隧道三维数值模型,采用7种不同开挖工法模拟隧道开挖。分析对比了隧道在不同开挖导坑顺序、不同开挖步距和不同开挖进尺下的既有公路路面沉降、围岩位移及应力、围岩塑性区分布、支护结构的力学响应特性。经综合对比得到了开挖工法3(循环进尺1m、导坑顺序B、台阶长15m)作为下沙溪隧道下穿段的施工方案是最为合适的。
其他文献
非饱和软土层中的渗流问题,是近年来非饱和土力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如何实现气体通过饱和一非饱和粘性土层中的渗流研究,对于固一液一气多相耦合理论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工
福建土楼是闽西、闽南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建造者科学技术水准的体现,是他们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审美理想的集中表现。因此对福建土楼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钢板笼混凝土组合结构(Prefabricated Cage System-PCS)作为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多优点:首先,结构中的钢板笼可由工厂加工而来,从而可以节约成本并且加快工程进度;其次,钢板
钢管混凝土结构由于能够充分发挥混凝土和钢材两种材料的特点,且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在高层建筑中得到较多应用。梁柱节点的性能是影响结构整体性能
地铁隧道由于其跨度大的特点,不可避免的会跨越隐伏断层。地震中隐伏断层活动会引起上覆土体中隧道结构的永久变形。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针对上覆土体为砂土和粘性土两种情况,采用
由于异形柱(本文指L形、T形)的肢厚同墙厚,能避免房屋四周出现棱角,增加房间使用面积等优点,近年来其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施工复杂、且轴压比限值低、延性差等
预应力空间结构施工张拉过程受力复杂,刚度较小。施工工序对结构的受力状况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关于这类结构的施工过程及其对结构的影响研究是一个热点。本文针对实际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是建筑工业化进程发展的产物,其在装配式建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相对于传统的整浇梁,装配式叠合梁具有二次浇筑、两阶段受力的特点,在各部位受力上
抗震加固改造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和安全等级、延长房屋寿命、改善使用功能的有效手段,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探讨了传统建筑抗震加固与改造方法的优点与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结构形式被广泛用于现代工程结构中,其具有有效利用高强钢材,显著减小结构自重,增加结构刚度,扩大高强混凝土的使用范围,节约钢材并降低造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