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和通量观测的实际蒸散发机理研究与模型应用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lp0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际蒸散发是陆地生态系统水、能量循环的关键变量和重要纽带,准确地估算实际蒸散发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水量平衡估算、农业水资源管理和水文模型应用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实际蒸散发与潜在蒸散发的关系及研究实际蒸散发估算模型的实用性,本研究基于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ITPCAS)再分析数据集分析了中国大陆区域潜在蒸散发和气象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关系,并基于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实际蒸散发对气象因子及下垫面的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探讨了实际蒸散发和潜在蒸散发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广义互补理论模型定量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统一解释了蒸发正比假设和蒸发互补相关假设。同时,在不同下垫面情况的通量站点和典型流域对比分析了四种互补相关理论模型,并利用其中表现最好的模型估算了典型流域实际蒸散发。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修正后的ITPCAS再分析资料中的气象要素及估算的地表净辐射在中国大陆各区域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较好的适用性。基于该数据集得到1979-2015年中国大陆91.8%的区域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变化速率为0.388℃/lOa;82.4%的区域降水呈上升趋势,平均变化速率为2.19mm/a;62.1%的区域风速为下降趋势,平均变化速率为-0.062(m/s)/lOa;87.6%的区域水汽压差为上升趋势,平均变化速率为0.034kPa/lOa;70.5%的区域净辐射为下降趋势,变化速率为-1.433(MJ/m2)/lOa。
  (2)1979-2015年中国大陆区域超过一半的站点和区域不存在“蒸发悖论”现象。中国大陆62.1%的区域潜在蒸散发为上升趋势,平均速率为1.13mm/a,秋、冬季潜在蒸散发上升速率较大。气温和风速是潜在蒸散发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3)在多年平均尺度上,中国大陆区域的潜在蒸散发和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在年尺度上,潜在蒸散发和降水呈负相关关系。在湿润季节或湿润地区潜在蒸散发和降水呈负相关关系,在干燥季节或干燥地区潜在蒸散发和降水无明显相关关系。潜在蒸散发与互补相关假设的湿度因子呈负相关关系,而与Budyko假设的湿度因子呈正相关关系。
  (4)30min尺度下实际蒸散发变化主要受净辐射的影响,日尺度下实际蒸散发变化主要受净辐射和气温的影响。在中国北方区域下垫面越湿润,实际蒸散发消耗的能量占比越大;不同下垫面实际蒸散发对不同季节的降水事件的响应不同;实际蒸散发的变化主要受下垫面类型、辐射和气温的影响。
  (5)选择特定的湿度因子时,典型流域和通量站点均符合蒸发互补相关假设。在互补相关理论中,使用未修正的Penman公式估算的潜在蒸散发时,不对称性是普遍存在的。在年尺度和日尺度上,越湿润地区/时段,实际蒸散发和潜在蒸散发之间正相关性越强;越干燥地区/时段,实际蒸散发和潜在蒸散发之间负相关性越强。
  (6)广义互补相关理论模型表现比传统互补相关理论模型均有大幅度提升。在不同下垫面通量站点对比验证多种互补相关理论模型,S型广义互补相关理论模型表现最好。利用S型广义互补相关理论模型估算黄河源区实际蒸散发,模型估算结果可以较好的反应典型流域下垫面情况。1979-2015年黄河源区96.6%的区域实际蒸散发呈上升趋势,平均变化速率为0.45mm/a;在年尺度上,实际蒸散发变化主要受气温和净辐射的影响;在月尺度上,实际蒸散发变化主要受净辐射的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水土流失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它不仅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影响制约作物生产,还会引起土壤养分流失,造成非点源污染,污染江河径流。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域,同时也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策源地。因此,本文通过模拟降雨试验,分析黄土坡面降雨.产流.产沙过程及其空间变化特征,阐明不同降雨条件下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入渗能力、坡面流速等水力学参数的变化,以及降
学位
目前国内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正在高速发展,在电站枢纽布置时,输水系统和机组的组合方式往往采用一管多机输水系统布置方案,在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总体降低工程成本,如广东清远蓄能电站引水系统采用了一管四机布置、浙江天荒坪蓄能电站引水系统采用一管三机布置。当采用一管多机布置方式时,同一水道两台机组或多台机组之间存在水力联系,若其中一台机组突然甩负荷或者增负荷,必然引起调压井水位、分岔点测压管水头的变化,对
水污染问题一直是我国水资源安全保障工作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国家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水资源宏观管理办法和制度,包括河长制、水环境生态补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具体水污染问题的解决仍离不开高效微观处理技术的支撑,因此,开展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对于控制水污染、改善我国水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行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常规和特定指标的控制已无法全面保障水质安全
学位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对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威胁。坡面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其作为流域的最基本组成单元,通常为土壤侵蚀研究过程的基本单元。坡面输沙动力过程复杂,长期制约着土壤侵蚀机理认识和侵蚀产沙过程的评估与预报。长期以来,坡面土壤侵蚀的产沙机理以及泥沙输移的量化是国内外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以黄土坡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文水动力数值模型算法进行优化,结合室内坡面侵蚀试验分
全球气候变暖和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加剧了水文循环,导致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对区域工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造成巨大影响。极端气象水文事件的发生可能导致极值序列发生变异,而序列的一致性假设是工程水文分析计算的基础。因此,研究变化环境下流域极端气象水文时间序列的非一致性,不仅可以揭示区域水循环对变化环境的响应,而且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区域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学位
黄土高原沟壑区是我国重要的干旱作物种植区及粮食生产基地,但受到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内降雨量少、年际变幅大、并且年内分布不均,导致水资源匮乏已成为该区农业发展最大限制因素。绿水作为支撑陆地生态系统景观、雨养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理解黄土高原沟壑区绿水水文过程,掌握绿水形成转化机理,探索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绿水的评价方法,以此寻求植被的科学恢复与管理模式,是区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