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泉油田滴12井区八道湾组沉积特征与注采关系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相砂砾岩油藏由于相变快、平面分布规律复杂、砂体连续性差,三维空间上常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准噶尔盆地滴水泉油田滴12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砂砾岩油藏在开发中由于储层变化较快,其注采矛盾比较严重,含水量上升快,这些问题均严重制约着该油田的有效开发。论文采用沉积学与储层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以岩心精细描述为基础,以储层沉积特征刻画为重点,以成因解释为先导,以解决注采矛盾为目的,力争做到井震研究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静态描述与生产动态相结合,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开展八道湾组沉积特征与注采关系研究。论文主要取得以下成果与认识:1)总结了适合于砂砾岩储层小层对比的“相控-成因对比”原则与方法,即“优选测井曲线,标层分级控制,剖面井字交叉,微相成因导向”。该方法分成四个研究步骤:一是选取标准曲线;二是分级确定标志层;三是建立剖面格架;四是沉积成因对比。2)总结了滴12井区八一段的沉积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区目的层段为退积型扇三角洲。揭示了沉积相分布的主控因素是基准面、A/S 比值、物源体系、古地貌和古气候。3)建立了滴12井区的成因砂体与夹层地质知识库。研究区辫流坝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厚度大致相同,但是辫流坝的宽度与宽厚比均比河道的要大;研究区夹层的厚度平均约为0.4m;宽度平均约为300m;长度平均约为650m;长宽比平均约为2.3。4)制定了适合该研究区的夹层识别标准,GR值一般大于60API,DEN值一般小于2.45g/cm3;AC值一般大于70s/m;并解剖了夹层在垂向上与平面上的分布规律。5)结合示踪剂、注水剖面和产液剖面等生产动态资料,以D1048井组为例,详细分析了井组之间的注采矛盾。研究认为注采矛盾的核心原因是储层砂体的叠置连通关系,内部的夹层与干层三维分布特征对注采关系影响很大。通过对研究层段沉积特征与注采关系的研究,详细分析了成因砂体与内部夹层的分布特征,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井组的注采矛盾,为该油田的合理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丹参川芎嗪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超早期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全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只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超早期脑氧代谢指标及不
北方地区采用大苗移栽形成苗圃绿化景观已经成为常态,该文结合太原QX地区绿化园林实例为背景,采用文献综述、技术研究等方法对北方地区园林绿化进行了研究。以此探究苗圃绿化大苗培育移栽对于北方地区绿化的重要意义,从而实现对该技术实施的初步总结目的。
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随着环境综合整治的完成,后续的长效管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影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纵深推进的制约因素。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联合侧卧位通气(LP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纳入重庆市万州区上海医院收治的氧合指数150~200 mm Hg的ARDS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LPV组(HFNC联合LPV)和对照组(HFNC联合仰卧位),每组20例。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分析、ROX指数的差异,观察2组患者转有创机械通气病例数、
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为立足点,关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传播、开发和利用开辟新思路。对非遗的系统传承、保护以及创新传播,关系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强国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对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现代文化体系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我院诊治的96例A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连续用药14 d,对比2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总胆固醇(T
通过对NB/T 47013.4-2015相关条款的讨论,对检测方法分类、连续法停止磁化的时机和连续法的磁化通电时间、剩磁法施加磁粉或磁悬液、在用承压设备的磁粉检测等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提出了修改建议,有助于该标准的进一步完善。
针对航空发动机盘环件超声检测中存在的径轴向裂纹取向不利导致检测困难的问题,采用力学加载方式制作含有长度为1.5~10 mm疲劳裂纹的试样,试验对比了纵波直入射缺陷回波法与底波监控法、纵波小角度斜入射缺陷回波法与底波监控法等4种方法对径轴向裂纹的检测能力,并分析了探头参数、裂纹位置等因素对检测能力的影响规律,最后在某涡轮盘上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纵波小角度斜入射底波监控法对径轴向裂纹的检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