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社会各方面都聚焦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因为其不仅关系着青少年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还决定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所需人才的质量以及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而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恰恰决定着青少年体质状况,因此使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断得到提升,推动其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成为了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可以说,尽管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青少年自主锻炼意识淡薄,锻炼习惯难以形成,体质状况逐年下滑。本文拟在对烟台市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开展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青少年的自身特性,借鉴以往针对青少年的体育教学经验,综合考虑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重新审视当前应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意识,并提出一些建议,为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进而促进青少年各方面素质和谐统一发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综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了结论,即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年龄、性别、对体育的爱好、对体育意义的认知以及个体的身体素质等个体因素。2.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能力、场地器材设施、校领导及班主任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情况、伙伴等学校教育因素。3.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文化层次、家长观念与家庭体育的开展状况等家庭教育因素。4.社区的场地器材、社会体育辅导培训、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状况以及社区宣传状况等社会因素。本人结合以上结论,特提出个人的初步建议:构建“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组织社会各界的力量,推动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着重在小学阶段与中学阶段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出发,多方协同,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并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进而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早日形成,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