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催化转化为C2-C3醇/酸化学品的过程开发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l521fnn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年产量达到1011-1012吨。纤维素可通过水解、加氢、氢解和氧化等方式转化为包括乙二醇、丙二醇和乳酸等高价值化学品,但天然木质纤维素转化为C2-C3醇/酸化学品过程中存在相关问题:(i)纤维素转化浓度低(<5%),增大纤维素浓度时出现目标产物选择性下降和积碳现象。(ii)催化剂循环稳定性差,在高温高压水热环境中催化剂的组成与结构发生变化,活性降低甚至失活。(iii)葡萄糖转化的两个过程C-C键断裂和C-O键断裂,反应机理尚不明确。(iv)纤维素氢解产物种类单一,不能调控产物的选择性。根据以上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纤维素转化浓度低的问题,我们利用沉积沉淀法合成Ni-WOx/Si O2纳米片催化剂。新合成的催化剂具有大比表面积(46 m2/g)、良好的金属分散度(Ni颗粒直径约18 nm)、包含大量的反应活性位点(W5+)和具有高水热稳定性。在Ni-W纳米片催化剂上,玉米秸秆纤维素(10 wt%)在245℃和4 MPa H2条件下转化率达到100%,乙二醇选择性达到57 C%。通过连续进样的方式,纤维素的累积转化浓度达30 wt%,最终获得16.9 wt%浓度的乙二醇产品。2.研究葡萄糖在WOx上进行逆羟醛缩合反应(Retro-aldol)的机理。催化剂的的活性测试与活性中心的关系表明,W5+的含量与乙二醇的收率、葡萄糖的转化速率呈正比,推断W5+是催化断C-C键的活性中心。通过葡萄糖在WOx上的紫外和红外吸附光谱我们推测出葡萄糖的醛基与W5+之间形成配位键,并构建出W5+与葡萄糖的醛基、b位羟基连接而成的六元环结构。计算表明由于W5+的吸电子作用,C3-OH的正电性/酸性增加,H从C3-OH转移到C1=O氧上,随后引起C2-C3键断裂,实现葡萄糖的C-C键断裂到C2和C4分子的过程。DFT计算出这一C-C键断裂过程的活化能垒Ea=17.69 kcal/mol,而动力学实验测试本反应的活化能垒Ea=17.37 kcal/mol,侧面证实了提出的葡萄糖在WOx上的反应活性中心、吸附模型和反应机理是合理的。3.为了实现纤维素一步法转化为生物燃料乙醇的催化过程,我们耦合三种具有不同催化功能的金属中心(Pd、Cu和WOx)。通过调节金属比例,使其参与的各基元反应的速率相互匹配,在300℃和4 MPa H2反应条件下,实现玉米秸秆纤维素转化为生物乙醇的过程(收率达42.5 C%)。动力学实验表明:纤维素解离为葡萄糖(k1=1.06 h-1,水中的H+催化),葡萄糖断裂C-C键(k2=0.37 h-1,WOx催化),羟基乙醛被还原为乙二醇(k3=1464 h-1,Pd催化)和乙二醇氢解为乙醇(k4=0.23 h-1,Cu催化),这四个串联反应的速率在Pd-Cu-WOx/Si O2催化剂上的各组分之间相互协调,实现纤维素到乙醇的高效转化(速率为0.163g·g-1Cat.h-1)。四步骤中以乙二醇氢解为乙醇的过程最难调控,通过CO-DRIFTS和Cu LMM-XAES等表征手段证明Cu+的电子特性和Cu+/Cu0比例都与Cu基催化剂断裂C-O键的能力相关。4.乙二醇转化过程中选择性断裂C-C键和C-O键是两个重要的反应。Cu催化剂具有高选择性断裂C-O键的能力,同时保留C-C键。然而Cu基催化剂在高温水热环境中的不稳定性制约其实际应用。在Cu/Si O2中掺杂Ni和Au金属后,增大Cu+/Cu0活性位点的分散度和材料解离H2的能力,加强材料断裂C-O键的活性。在乙二醇氢解的模型反应中,改进的Au-Cu-Ni/Si O2催化剂对乙二醇转化率达到73.1%,乙醇的选择性达到85.1 C%。此外Au通过嵌入到Cu Ni/Si O2催化剂的表面形成稳定的(Au-Cu+)-Cu0活性位点,极大地增强了Cu催化剂的水热耐受性。本项工作为生物质转化过程中的选择性断裂C-O键提供了一种高活性和高稳定型的Au-(Cu-Ni)/Si O2催化剂。5.根据醇/酸产物的可调性,我们设计一条开关式的反应路线,即在氢气氛围中,Ru Sn催化剂将纤维素转化为53.7 C%丙酮醇;经Ru/C进一步加氢还原后,获得1,2-丙二醇(收率57.1 C%);而在无氢气条件下,Ru Sn催化剂转化纤维素和葡萄糖为乳酸甲酯(最大收率分别为28.2 C%和51.4 C%)。通过一系列的表征(XRD、H2-TPR、CO-IR、氮气吸附、NH3-TPD、Pyridine-FTIR等)与实验结果相比对,结果证明Sn Ox提供的L酸位点参与葡萄糖与果糖的异构化反应,Ru3Sn7合金是断裂C-C键(Retro-aldol反应)的主活性中心。在氢气中反应时,Ru1.5Sn3.0催化剂效果最佳(主要组成为Ru3Sn7+Ru)。催化剂中过量的Ru提供更多的加氢活性位点,有利于提高丙酮醇及1,2-丙二醇的选择性。而在氮气中反应时,Ru1.5Sn6.0中过量的Sn Ox(Sn/Ru=10.2/3)提高了葡萄糖异构化的能力,从而提高对产物乳酸甲酯的选择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发展迅速,其效率已超过25%,展现了极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仍面临着诸如在空气中极易衰减和热稳定性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对界面电子传输和钙钛矿材料的物理性质研究不够彻底而产生的。本论文主要是围绕高效的电子传输材料以及对钙钛矿吸收层的调控等方面展开,在提高钙钛矿器件效率的同时,改善了器件的稳定性。本文主要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采用磁控溅射法和旋涂法采
导波具有传播距离远、损伤敏感性高、适合隐蔽损伤监测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多模态和频散现象是导波技术走向工程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导波技术仍主要应用在多模态和频散相对轻微和容易控制的板状、薄壁管状和杆状结构中,而土木工程结构更加复杂,严重的多模态和频散现象带来的挑战将更加严峻。本文为了发展适用于土木工程健康监测的导波技术,聚焦于解决导波多模态和频散现象在导波数值模拟、导波与
不对称金属催化作为高效构建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而成为化学家们研究的热门领域,其中手性配体是反应立体选择性控制的关键点。本课题组基于手性叔丁基亚磺酰胺构建了不同骨架的新型手性膦配体Sadphos(Sulfinamide phosphine),并在不对称有机小分子催化和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中表现优异。本文基于本组发展的Sadphos“配体库”,为进一步扩大其在不对称金属催化中的应用范围,主要做了以
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持续累积及其潜在负面生态风险,使其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瞩目的重大环境问题。为实施有效的管控政策则需要我们对于海洋微塑料源汇过程有着较好的了解,尤其是对于其排放源头和入海路径。然而,尽管已有研究估算了近80%的塑料垃圾可归结于陆源输入,但是对于其迁移途径方面大多聚焦于地表径流(入海河口)、沿海排放和海上生产活动,忽视了大气沉降对于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潜在重要贡献。为进一步厘清大气微塑料来源,
随着电子器件不断微型化,电子学领域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开发性质优于传统硅基半导体材料的下一代新型低维半导体材料迫在眉睫。碳基纳米材料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和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有的碳基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在碳基电子的发展中都面临着不同的技术挑战。最近,具有碳氮有序结构的二维C3N的成功合成为碳基纳米材料在纳米光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提
随着近几年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卫星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可以应用于军事、农业、工业等有关国计民生的多个领域,并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传感器的种类日益丰富,多源遥感数据数量日益增加,如何有效融合多源遥感数据的互补信息去除冗余信息逐渐成为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遥感图像信息融合可以丰富图像的信息,有助于后续图像理解和解译任务,提高决策置信度,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由于物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在位移、距离和零件形貌测量方面具有最高的测量精度,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半导体制造等领域。激光干涉仪可实现远距离合作目标的高精度位移与距离测量,或在极短距离范围内实现非合作目标的形貌检测。然而,对远距离非合作目标的距离测量或在大尺寸非合作目标形貌测量中,激光干涉仪受限于探测灵敏度,无法发挥作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高灵敏激光干涉的距离测量技术研究,利用单光子探测器研制了
长江口滨海湿地作为我国典型的潮滩型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生态价值。该湿地主要本地物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长期面临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而引发的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等威胁。芦苇、互花米草混合生长区是外来物种入侵与本地物种保护的关键区域,管理者和生态学家迫切需要了解两物种在该区域的生长状况,以科学评估互花米草的入侵能力,采取适当的针对本
基于大规模数据训练的深度学习算法已在多个任务上取得成功应用。然而,在诸如医疗、军事等特殊领域获取大规模类别均衡的数据十分困难,此外,当新类别出现时,传统深度学习算法无法实时响应,需从头训练才能识别。小样本学习可解决以上问题,它打破传统深度学习的训练定式,无需加入大量新类别数据重新训练,仅通过少量样例就可以让模型泛化到新类别。目前小样本算法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中,
Mohs显微描记手术目前已成为治疗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标准手术术式。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周围神经侵犯或解剖结构特殊时,术中常规HE染色可能无法精准判断手术切缘,从而导致漏切和癌症复发。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特异性表达的标志物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切缘性质。荧光引导手术可在术中实时评估肿瘤边缘,并指导手术切除。本文旨在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确定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乳房外Paget病、隆突性纤维肉瘤和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