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地图构建的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我们获取地理信息、辨别方向、计划路线等不可缺少的工具。除了外在的、有形的地图之外,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一幅“心理地图”。所谓心理地图,就是包含着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或者实际空间在人脑中经过适当的整理和概括之后,所形成的一个头脑中的印象,以有效的贮存和记忆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已往的地图教学研究一般都集中在如何对有形的地图进行阅读和训练,对于人头脑中的心理地图并没有太多涉及。本文首先在理论上探讨了心理地图在头脑中的储存结构和形成机制,然后通过测查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目前的心理地图现状,在总结中外同行的实践成果和反思自己4年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地图的教学策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阐述了心理地图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指出己有研究的成果、不足以及对本课题的启示。此外还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探讨了不同年代心理地图概念的发展,然后介绍了心理地图的特征、影响因素、发展阶段等方面的研究,最后介绍了在地理教学领域与心理地图构建有关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是初中生心理地图的现状调查。按照心理地图的测量方法以及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编制了心理地图现状的测查卷,然后对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脑中的心理地图不完整、不准确、不系统。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讨论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如何构建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地图。提出了探明学生已有的心理地图;提升学生的心理地图构建能力;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心理地图水平;遵循地图空间认知规律构建心理地图。这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是自上而下的教学过程。第五部分是结语。该部分介绍了本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思考。
其他文献
当前温州农业生态环境遭遇到非常大的挑战,传统农业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而由此所承载的生态压力越来越突出。严竣的现实情形决定了温州农业发展必须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可
一种原则的自由性 ,即一种自由原则是不是真正的自由原则 ,取决于人们是否一致同意 ,因而是主观、随意、偶然、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是个契约论问题而不是价值论问题。反之
文化作为一个概念至今依然尚未得到确切地阐述.这个概念太包容以至于我们无法对之进行明确界定。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很少使用文化这一概念,马克思也没有给文化下过一个确切的定义
<正>一个新的绿色斜轴线延伸到21世纪巴塞罗那的中心地带。在新的大都会时代它是一个以行人及自行车为主角的自然路径,更绿、更适合居住,直接跟周边自然环境亲密接触。它提倡
中国学前教育变革的历史就是中国学前教育政策不断调整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历史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既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需要,也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每一
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既可为教师制订物理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程序提供依据,还能为学生学好物理课程提供指导。 Studying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
目的以因素计点法为基础,构建护理岗位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Delphi法对22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运用小组讨论法对二级指标进行
人权三种论证范式,普世价值论证范式、差异价值论证范式和共同价值论证范式。其中,普世价值论证范式和差异价值论证范式作为本文反思性前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共同价值视域下的人权论证范式。共同价值支撑下人权的法理,区分为具体法理、一般法理和核心法理。具体法理体现在公法和私法一些基本原则。一般法理在具体法理之上作进一步提炼,将一般法理总结为权力限制型法理及权利保障型法理。将人的尊严作为共同价值视域下的核
迟子建的《伪满洲国》以各式各样的小人物来展示历史,以揭示人性的深刻而带给我们一段耳目一新的伪满历史。本文从苦难、坚忍、温情三方面分析作者在《伪满洲国》中表达的人
<正>首富李河君给了新能源产业一个新梦想,也给了一个"大跃进"式的教训。汉能用激进的手段,不断地催熟自己,催熟市场,但这更像一个左右互搏的游戏。做太阳能的汉能准备拿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