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金钱草的质量控制研究

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主产于四川。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排石,主治肝、胆结石,泌尿系结石的功效。本论文从川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入手,结合药理学研究,寻找其指标成分,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通过与广金钱草的比较研究,探索了川金钱草药材的定性定量和鉴别的可行性,为排石药物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1.对川金钱草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真伪鉴别、药理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川金钱草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借鉴。2.对川金钱草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通过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并运用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山萘酚(kaempferol,1),山萘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β-D-glucopyranoside,2),山萘酚3-O-α-L-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α-L-rham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3),山萘酚3-O-α-L-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α-L-rham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quercetin,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胡萝卜苷(daucosterol,7)。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3.对川金钱草的醇提取物、水提取物进行动物实验,观察其利胆、利尿、抗炎、镇痛等作用。4.完善川金钱草的质量控制方法。(1)采用同时测定槲皮素和山柰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法,确定了两个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限度。(2)首次建立了比色法测定川金钱草总黄酮含量的方法,确定了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的最低限度。(3)首次进行了川金钱草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HPLC-FPS)研究,建立了川金钱草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4.对川金钱草与广金钱草进行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其他文献
在吉林省西部地区营建山杏经济林,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从繁育技术、栽培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山杏经济林的营建技术。
蒙医是中华民族医药的瑰宝之一,其临床诊断有独特的地方,现分述如下。$$ 一、诱发原因:主要从饮食、起居、季节时令、突发事故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饮食对发病及病情变化起很
报纸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人类航天史将记下这样一个瞬
在人参果实成熟季节,一只花鼠每天可盗食80-100g参籽,最高可达150g。利用花生果、柞蚕蛹、玉米胚糠等做成毒饵进行毒杀,防治效果显著。也可利用蛋壳捕捉花鼠。
中学历史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的任务,如何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中学历史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将电影、录像、电视、投影、录音、幻灯等现代电教媒体综合、有效地引入课堂,实现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场面,激发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课堂教
针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肾虚、天癸渐竭的根本病机,戚广崇教授运用冬令膏方择时补肾,侧重温补,并注意使心、肝、脾诸脏的功能恢复。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气血不畅、瘀血内生较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向智能化方面不断地发展,我国已步入智能网络时代,此时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也面临了巨大的冲击,亟需进
<正>当数据处理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抽样分析就像在汽车时代骑马一样。——《大数据时代》~①引言大数据时代,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公开,使公众对司
会议
新的阶段,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的进步,而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上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新常
环境给人类生活、生产提供空间、物质和能量。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又把生活与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输送到环境中去。这样,人类通过自己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作用于环境,改造环境。环境又把它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二者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不断地共同向前发展。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见“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