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apy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全世界有3.5亿以上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国是世界上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多个研究报道世界不同地域的乙肝病毒感染表现出不同的临床及病毒学特点。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中国人群特征、生化因素、乙肝病毒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本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来源于一个启东的大型慢性乙肝病毒男性感染者队列,1996年起对2387例HBsAg阳性、B超未发现肝癌的男性感染者随访至2006年10月,同时保留血清标本。本研究选取随访2年后确诊为肝癌的196人为病例组,同时选取随访中323名未诊断为肝癌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系统测定血清HBV DNA水平;乙肝病毒基因组前S区、增强子Ⅱ、基本核心启动子及前C区基因序列是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相应基因片段并直接测序获得。结果:1.运用Logistic回归计算,并根据入组时的年龄、吸烟饮酒史进行调整,与HBVDNA滴度小于2.69 log10 copies/mL的人群相比,HBV DNA滴度为4.00-5.99log10 copies/mL的人群发生肝癌的比值比为4.53(95%可信区间,2.69-7.63),HBV DNA滴度大于6.00 log10 copies/mL的人群发生肝癌的比值比为8.71(95%可信区间,5.29-14.34)。随访中持续维持高HBV DNA水平的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更高。在HBV基因突变中,前S基因缺失、T1653、T1762/A1764、T1766和/或A1768突变与肝癌显著相关,调整后的比值比为2.25至3.02。2.多因素分析中,入组基线甲胎蛋白大于>20 ng/mL、同HBV DNA滴度、前S基因缺失突变、T1762/A1764双突变是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与无突变或简单突变的感染者相比,T1762/A1764、前S基因缺失、T1766和/或A1768联合突变的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更高。4.在成功基因测序的134例肝癌中,16例进行了序列血清基因测序,其中7例表现为T1762A1764、前S基因缺失、T1766和/或A1768的逐渐聚集联合突结论:1.甲胎蛋白大于>20 ng/mL、高HBV DNA滴度、前S基因缺失突变、T1762/A1764双突变是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前S基因和核心启动子基因的联合突变增加了发生肝癌的风险。背景和目的:原发性肝癌在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有50万以上的新增肝癌病例,其中约一半的病例是中国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但是只有少部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人群发生肝癌,表明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肝癌的发病有众多基因的协同参与,而单个基因作用甚微。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基因芯片的高密度性构建包含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信息的模型来预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并在独立队列中验证模型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启东的男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人群。第一阶段用Affymetrix 5.0基因芯片对50例肝癌和50例对照进行全基因组500447个SNP位点扫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运用朴素贝叶斯可更新分类器、二叉树最优决策树分类器、指标修剪决策树分类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寻找肝癌的相关SNP,并进行交叉验证,建立诊断判定模型。二阶段利用Illumina公司Golden Gate定制基因芯片,在独立队列中验证四种诊断判定模型的准确率。结果:数据过滤后,与疾病发生密切关联的,P<0.001且有较高致病风险的SNP位点共282个。样本按照随机重取样方式选择,在使用朴素贝叶斯可更新分类器10折交叉验证状态下,运用9个位点的SNP信息作为诊断标志物,对样本分类的准确率最高,达到95.2%,二叉树最优决策树为73.0%,指标修剪决策树为81.8%,支持向量机为90.9%。第二阶段,运用第一阶段得到的最优分子标志物组合,对包括157例肝癌和278例对照的独立队列来验证模型的效率,使用8个SNP位点信息对样本进行判断,指标修剪决策树的判断准确率最高,为68.28%,灵敏度30.57%,特异度89.57%。结论: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机器学习分类器在肝癌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构建包含多个SNP位点信息的模型来预测肝癌发生的风险,从而达到显著优于单一SNP位点的能力。我们的研究展示了一种可能的预测肝癌发生风险的方法,尽管目前上不可能投入临床应用,但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SNP位点被确认,将来可能构建更高精度的预测模型,提高对慢性乙肝感染人群中肝癌高危个体的筛选能力。背景和目的:根治性手术切除被认为是肝细胞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能够极大地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但高肝内复发的可能性仍然是进一步改善生存和预后的主要障碍。因此,减少肿瘤切除后复发的辅助治疗对于进一步改善长期生存是非常必要的。本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了HBV相关肝癌患者根治切除术后接受α干扰素治疗对术后肿瘤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568位HBV相关肝癌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其中101例接受术后α干扰素治疗(每次500万单位,每周三次,持续18个月)。对接受与未接受术后α干扰素的患者比较了临床和病理因素的差异。对于影响生存、早期和晚期复发(2年作为界限)的危险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在平均随访53.3个月的时间内(从3.5到74个月),共242例(42.6%)患者死亡。有333例(58.6%)被诊断为复发。干扰素治疗组和无干扰素治疗组间的临床和病理因素无显著性差异。接受术后α干扰素治疗的患者较未接受治疗者有着更高的总体生存率(危险比:0.612;95%可信区间:0.422-0.089;P=0.010),但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危险比:0.786;95%可信区间:0.597-1.035;P=0.086)。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α干扰素治疗是影响总体生存率的独立相关因素(危险比:0.611;95%可信区间:0.421-0.887;P=0.010)并能够显著减低术后的早期复发(危险比:0.562;95%可信区间:0.375-0.840;P=0.005)。然而,接受与未接受α干扰素治疗者的晚期复发率相似(P=0.396)。结论:HBV相关肝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α干扰素治疗能够减少肿瘤的早期复发,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其他文献
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高危因素。HBV感染将改变宿主细胞的生命过程,同时HBV亦依赖宿主细
我国近年来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出生性别比有逐年升高趋势,某些地区已呈现明显失衡状态。 为探讨我国东北农村出生性别比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于1991.9~1993.7,在汉族人口占98
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会生成大量气体和水,在土层渗透性较差的情况下,大量气体无法及时溢出,压力不易传导到外部,使土层的超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有效应力降低,同时水合物分解后
背景乙型肝炎(Hepatitis B,HB)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全世界估计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其中超过4.0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尽管乙肝疫苗已广
第一部分乙肝病毒滴度水平与肝癌发病风险分析背景和目的:目前全球约有4亿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其中约20%—40%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本实验通过病例一对照研究,分析乙型肝炎感染
领导力开发是市场上一个炙热的话题。领导力开发毋庸置疑是一个战略性议题。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开始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面对未来发展,企业如何定义领导力?”、“根据领导力要求
报纸
<正>离合器工作时应结合平顺、无前冲、无后矬、分离彻底及传动无异响。为了尽可能地延长离合器的使用寿命,如何正确地对离合器进行有效维护就显得相当重要,文章介绍了离合器
目的:旨在探讨发病时D-二聚体(D)数值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从而为脑梗死判定预后提供临床指导.方法:64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均由神经专科医师应用mRS及NIHSS量表进行评分,建立卒中登
肝脏作为一个天然免疫器官,包含了众多的天然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聚集在肝脏中,表明它们在肝脏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够为机体提供抵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