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信息流网络结构演变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desh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进步以及宽带网络的覆盖,大量的信息流在城市间流动,城市间联系变得便捷、快速和复杂。城市群是地区中最具活力的区域,是地区信息流密集区域。城市间的信息流动打破了城市群固化的等级体系和规模空间分布,重塑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同时也对城市群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部崛起”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使得长江中游城市群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甚至极有可能成为国家新的发展引擎和核心增长极。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最为迅猛,是典型的信息流网络结构演变剧烈的区域。因此,探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信息流网络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一方面有利于互联网地理、网络信息空间研究的理论实践,另一方面也为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以2011年、2017年中国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间百度搜索指数为基础数据,利用Ucient软件从信息流网络整体特征、中心性分析和凝聚子群分析三个方面研究城市群信息流网络结构演变。同时获取城市群各城市的需求图谱,通过NLPIR(大数据搜索与挖掘共享平台)进行文本分类,从而构建信息流网络结构演变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基于此,本文以城市群信息流网络结构衡量指标为因变量,以影响因素指标作为自变量,运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交互探测、生态探测和风险探测四个模块,全面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信息流网络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间信息联系不断增强,城市群信息流网络化趋势明显,逐渐形成“多中心网络”结构,城市群由以三大省会城市为中心的信息生产网络向信息生产与消费一体化网络发展;城市间信息交换更加便捷,城市信息网络联通性增强,武汉、长沙、南昌在区域中的信息联通能力一直居于首位且不断增强;城市群内小团体集聚现象明显,基本形成四大次级子群,但子群内部成员年际变化大,逐渐打破行政界线,呈现跳跃式凝聚子群。(2)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而言,影响信息流网络结构的主导因素存在年际差异,2011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信息流网络结构较为简单,影响信息流生产和消费网络的主导因素大体一致,主要是城市中心实力、网络传播水平等城市背景因素,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信息流生产和消费网络不对称,网络传播水平、住房水平等城市功能因素是影响信息生产网络的主导因素,城市经济发展机会、中心实力是影响信息消费网络的主要因素;各影响因子间交互耦合共同决定着城市群信息流网络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两两指标对城市群信总流网络形成的作用强度大于单个指标对信息流网络形成的影响,城市群信息流网络结构的各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不同因素对城市群信息流网络空间分布的作用机制不同,各主导因素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信息流网络结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主导因素对其影响与次要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主导影响因子内部不同程度分区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主导因素对于以三大省会城市为主的中心城市影响大于外围城市。(3)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信息流强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年际变化大,且不同次级子群之间影响信息流总量的主要因素不同;按照子群对城市信息流强度进行地理区域探测,不同子群区域信息流强度形成机制存在明显不同,按照地理探测结果可以将子群划分不同信息约束类型。
其他文献
随着电网建设的加快,电力的安全运行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基于现代先进信息技术的在线监测,是保障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文章对几种在线监测技术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实际应用的
根据初中教学关于新课程的要求,即使不同学科之间也要互相联系、补充与渗透,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整合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与生活体验。当前,初中教育中分科教学已经难以满
Carneau白颌自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遗传易感性。在6周的白颌和ShowRacer(SR)颌胞主动脉和腹结果表明,白颌动脉组织中总胶原和交叉连接的弹性硬蛋白显著增加。
激光武器研究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密西根大学开发出了全球最强的激光发射系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有多短?30×10-15秒!)释放强大的能量——相当于地球接受的所有阳光被巨大的放大镜聚焦在一个沙粒大小的面积上,这样的攻击力对地球上的任何目标都能达到“一击必杀”的效果。这套系统的瞬间能量输出高达300兆瓦,大约是美国总发电能力的300倍,好在激光发射时间是极短的,否则纽约又该来一次大停电了。不过如果能保
氧自由基引起兔脑基底动脉收缩,灌注压明显增高,脑基底动脉内皮源性舒张因子释放明显减少,血管壁组织中亚硝酸盐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提示氧自
目的了解中国南方汉族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片长多态性分析方法测定了69例胰岛素抵抗指数高值者和69例胰岛素抵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