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虫夏草是球壳目(Sphaeriales)、麦角菌科(Clavic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s)的虫生真菌,寄生于鳞翅目昆虫幼虫体上,把虫体变成充满菌丝的僵虫,形成菌核部分,再由菌核生出有柄的棍棒形的子座。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区,包括西藏、云南、青海、四川、甘肃、新疆等省区,其中西藏那曲地区是冬虫夏草的主产区之一。冬虫夏草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国三大名贵中药材,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加强,对冬虫夏草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大量采集冬虫夏草人员涌入产地,过度无序采集冬虫夏草,对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和青藏高原的植被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开展对冬虫夏草资源的科学研究,对促进冬虫夏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医学、药用功能、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生理学和冬虫夏草人工栽培试验等方面,而冬虫夏草资源的适生环境特征、分布范围、产量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研究相对薄弱。
因此,本文结合资源调查传统方法,2008年6月在西藏那曲地区对冬虫夏草进行了实地调查,测定了土壤温度、湿度,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养分等理化性质,结合冬虫夏草主产区气象资料(1957-2006年)和冬虫夏草产量资料,在生物地理统计学的支持下,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法和多元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冬虫夏草分布区域内的环境因素特征,初步揭示了影响冬虫夏草分布的关键因素;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选取海拔高度、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生态特性作为区划指标,结合估产数学模型,分析了冬虫夏草的空间分布区域及产量状况。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可以较客观迅速地探明冬虫夏草的空间分布状况及规律,弥补了传统冬虫夏草资源调查的弱点,又为研究调查冬虫夏草的资源分布及产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冬虫夏草适宜分布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0-3℃之间,年降水量为420-720mm,属于高寒半湿润地区,适宜生长的植被类型为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和亚高山草甸等类型,适宜生长的土壤类型为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类型,土壤温度表现出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变化幅度减小的规律。
(2)通过冬虫夏草产量与各气候因素的多元分析,研究表明,气温是影响冬虫夏草分布的关键因素。
(3)冬虫夏草空间分布的结果显示,其主要分布于那曲东部地区,分布面积约为48703km2,占那曲地区总面积的12.38%,其中那曲县、索县、巴青县和比如县为冬虫夏草的主产县。根据野外9个冬虫夏草样地点的验证结果显示,7个样地点在我们分析得到的冬虫夏草空间分布区内。
(4)通过建立冬虫夏草估产数学模型,估算了西藏那曲地区冬虫夏草年平均总产量约为26120kg,产量估测精度约为80%,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形成了冬虫夏草产量在那曲地区的空间分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