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钢铁烧结干法脱硫副产物/再生聚氯乙烯的环保型建材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nb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强,火电、钢铁、建材、有色冶炼、石油化工及工业锅炉等行业均要求执行固定污染源的超低排放标准。烟气脱硫主流技术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转向干法烟气超净排放技术,但由此产生的大量干法烟气脱硫灰的处置,成为这些行业面临的一个新的环境问题。本文基于钢铁烧结烟气的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灰(CFB-FGDA)的理化特性,以再生聚氯乙烯(r-PVC)为基体,通过界面调控技术,采用熔融挤出成型方法,制备再生聚氯乙烯/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灰(r-PVC/CFB-FGDA)复合材料及制品。以资源化、高质化利用的方式,减缓“大宗固废”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为扫除干法烟气超净排放技术推广应用的障碍提供技术途径。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表面包覆技术,结合微发泡技术、阻燃抑烟技术等,制备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阻燃抑烟性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塑料建材r-PVC/CFB-FGDA复合体系。与传统的r-PVC/碳酸钙复合制品相比,在相同的条件下,所开发的r-PVC/CFB-FGDA复合体系性能全面优于前者,有望替代前者获得实际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钢铁烧结烟气的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灰的表面性质分析结果,采用硬脂酸和聚乙烯蜡协同对干法脱硫灰进行包覆改性,研究了包覆顺序对表面包覆效果、体系加工性能和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110℃条件下,包覆顺序为硬脂酸→聚乙烯蜡体系,其表面包覆效果、加工流动性和力学性能均优于包覆顺序为聚乙烯蜡→硬脂酸体系。这可能由于硬脂酸具有极性端与非极性端,在干法脱硫灰与聚乙烯蜡层间形成偶联效果。同时发现,适当提高硬脂酸用量可以提高材料的加工流动性和材料的塑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力学性能的提升。(2)以硬质r-PVC/CFB-FGDA复合体系为基础,研究了复合材料中无机粒子分散、界面结构等对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等影响,并与传统的r-PVC/碳酸钙复合制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r-PVC/CFB-FGDA(100/30,phr)复合体系,干法脱硫灰颗粒在r-PVC基体中分散均匀,且其界面与PVC分子结合紧密,各项力学性能均较优异。其中,r-PVC/CFB-FGDA(100/30,phr)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保持了76.8%、77.1%和50.8%,传统的r-PVC/碳酸钙复合体系则分别仅保持53.2%、50.8%和31.8%。可见,在同等条件下,r-PVC/CFB-FGDA(100/30,phr)复合体系的各项力学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r-PVC/碳酸钙复合体系,并且当填充量越高时优势越明显。(3)基于r-PVC/CFB-FGDA复合体系,以微发泡r-PVC装饰踢脚线为目标产品,研究了体系中无机粒子分散、界面结构等对挤出成型的产品尺寸稳定性、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等影响,并与传统的r-PVC/碳酸钙复合制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生产的制品的弯曲强度、硬度、吸水率、加热后尺寸变化率和人工老化96 h后的翘曲度,r-PVC/CFB-FGDA复合装饰踢脚线分别为20.93 MPa、80.12 HD、1.08%、0.84%和0.5%,而传统的r-PVC/碳酸钙复合装饰踢脚线分别为18.90 MPa、78.46 HD、1.29%、1.78%和1.1%。可见,干法脱硫灰的添加有利于提升r-PVC装饰踢脚线制品的弯曲强度和硬度,降低制品的吸水率,提高其耐热变形和抗翘曲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r-PVC装饰踢脚线硬度不足、易变形和易破碎的缺点。并且干法脱硫灰的添加能明显缓解甚至抑制PVC的热降解,这可能是干法脱硫灰中碱性的Ca(OH)2容易吸收、中和PVC因降解而释放出的HCl,生成Ca Cl2,这不仅减缓PVC的HCl脱去速率,也抑制了对PVC热降解的自催化作用。(4)以高填充r-PVC/CFB-FGDA(100/100,phr)体系为对象,研究了其作为石塑锁扣复合地板(Stone plastic lock composite,简称SPC)基材层制品的弯曲强度、冷热翘曲率、加热尺寸变化率和阻燃抑烟性能,并与传统的r-PVC/碳酸钙复合制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填充碳酸钙,干法脱硫灰的填充能较大程度提升制品静曲强度,降低产品冷热翘曲率和加热尺寸变化率。并且同等条件下,制品的点燃时长、烟气释放总量和热释放总量,r-PVC/CFB-FGDA体系分别为404 s、7.8 m2和9.7 MJ/m2,而r-PVC/碳酸钙体系的相应测试结果则分别为259 s、9.0 m2和18.0 MJ/m2。干法脱硫灰的Ca(OH)2除了减缓制品热降解,其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类阻燃剂Mg(OH)2、Al(OH)3类似,500~600℃可分解释放H2O,吸收部分热量导致热释放降低,能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阻燃和抑烟性能。
其他文献
红茶菌是一种在糖茶水中酵母菌、醋酸菌及少数乳酸菌多菌共生培养而成的包括菌膜和发酵液的功能性饮品。口味酸甜清香,有促消化和预防多种疾病的功效,有益于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本研究以从福建省漳州市采集的红茶菌为材料,并从中分离得到了多株菌种,对分离纯化获得的3株菌进行初步鉴定,包括2株酵母菌-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C3和长孢洛德酵母(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电磁污染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电磁污染有两个有效途径,电磁吸波和电磁屏蔽。锰锌铁氧体(MZFO)作为最常用的磁介质型吸波材料,有着制备简单、原料廉价、即有磁损耗、又有电损耗等优点吸引着大批学者的目光。由于一般屏蔽材料的高反射,会造成电子设备的二次干扰,而锰锌铁氧体的吸收能力可有效降低反射,防止二次污染。本文将锰锌铁氧体与二氧化硅进行复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使用共沉淀法制
纯丙烯酰胺被归为二类致癌物,在食品中主要通过美拉德反应生成,而众多富含丙烯酰胺的食品却可以安全食用。对此提出假设,丙烯酰胺在复杂的食品体系中会受到其它物质的影响,尤其是与之共存的其它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从而改变食品体系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与状态,进而降低其对机体的损害。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红细胞实验,探究精氨酸-葡萄糖模式MRPs对丙烯酰胺多种毒性的抑制作用,最后将模式MR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是食品发酵行业重要的生产菌株,拥有悠久的安全使用历史,同时也是工业生产重要的菌株,具有良好的蛋白分泌和生产能力,用于生产商品酶和次级代谢物。米曲霉的孢子有多种核型,多数孢子为多核,少数孢子为单核,这给菌种改造和工业育种带来了困难,因为多核特性会稀释遗传操作产生的表型效应,异核转化子会使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等。本实验室前期在米曲霉FS1125中已经建立
近几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兼具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特有的优势,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半导体特征,如吸光范围宽、带隙可调控和载流子迁移率高等,这使得它们迅速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尤其以ABX3型钙钛矿(如铅碘甲胺MAPb I3)为代表的杂化钙钛矿化合物,在太阳能光伏电池、光电探测器以及发光器件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杂化钙钛矿材料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巨大的研究兴趣。目前研究比较广
最近走访了王府井、隆福寺、什刹海等几个地方,针对旧城改造的初衷与效果,以及与此相关的目标定位、服务人群、改造方式,有一些直观感受。在改造提升的过程中,这些地方普遍面临这样的问题:我是谁?要成为什么?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定位,可以分为大众定位、小众定位。改造的路径模式上,则可以分为大规模整体式、小尺度分散式。总的感觉是:定位上小(众)不如大(众),规模上大不如小。
期刊
长寿命(大于100 ms)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由于在激发光源停止后还可以持续数秒至数小时的发光,被称为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该类材料具有独特的激发态性质,并在生化和光电领域中的研究愈发深入,因而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系间穿越和减少非辐射跃迁成为了实现高效的有机室温磷光发射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实现稳定高效的有机长余辉发光,本论文基于提高系间穿越和辐射跃迁,主要的研究和创新点如下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由无机组分与有机组分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等相互作用力进行连接的一类材料。此类材料结构可设计,可兼有有机和无机两种材料的优点,在光、电等领域有着独特地应用。主族金属Pb有着丰富的立体化学配位形式,使有机-无机杂化的铅基卤化物被大量的开发,特别是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的铅基钙钛矿材料。与链状的配体相比,有机共轭配体有着更大的刚性,分子内振动驰豫降低,非辐射跃迁减少,从而使材料的发光性能
三价稀土离子(Ln3+)掺杂氟化物纳米晶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太阳能及生物探针等领域。目前常见的氟化物纳米晶基质材料主要集中在NaLnF4,如NaYF4和NaGdF4。和这些常见的氟化物基质相比,Ln3+掺杂的ABF3型氟化物上转换纳米晶通常具有高红绿比的发光特性,使得这类材料在生物成像和生物检测等领域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这类材料本身的发光性能较弱,因此如何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因其具有抗冲击强度高、耐磨损性强、摩擦系数低、生物相容性好等诸多优点,在诸多关键性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但UHMWPE极长的分子链造成了UHMWPE加工异常困难,制约了UHMWPE的广泛应用。同时,UHMWPE还存在表面硬度低、热变形温度低、耐蠕变性差以及导热性能差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造成磨损甚至失效。基于拉伸流变的偏心转子挤出技术(ERE)是一种新型的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