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形产业结构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oulux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化解经济周期波动风险、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先后提出“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等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已进入关键时期。针对树形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产业链延伸成功率低、地方政策制定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提供树形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方法和思路、补充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为目的,以产业链、产业网络等理论方法为指导,运用逻辑推导、比较分析、模拟仿真等方法开展树形产业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全文内容从三大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树形产业结构分析模型:产业树提出与构建。该部分回答了树形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及面临问题、产业树相关概念、产业树的基本结构及构建方法等问题,主要包含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第一章阐述了树形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的背景、意义以及理论研究现状。第二章首先阐明了产业树构建的理论基础;其次,基于产业链、产业网络对产业树进行界定,并将其与供应链、价值链、产业基础关联树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明确了产业树模型的边界。第三章主要阐明产业树的基本结构由冠系产业、干系产业和根系产业三个子系统耦合组成,论述了每个子系统的细分结构、功能以及边界的确定方法。第二部分:树形产业结构调节机理。该部分回答了树形产业结构变动的动力是什么,调节动力通过怎样的方式和传导路径影响树形产业结构变动的,树形产业结构调节的变动规律是什么等三个问题,主要包含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内容。第四章,阐明树形产业结构调节的动力:内生性动力和外部激发性动力,明确了树形产业结构调节动力的演化机制。第五章,首先,提出树形产业结构调节的两种模式—内部调节模式和外部调节模式,并将内部调节模式划分为干系产业带动型、冠系产业带动型和根系产业带动型三种,外部调节模式划分为市场拉动型、政府推动型和组织网络影响型三类;其次,提出展与汇的扩张与收缩对树形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第六章,从理论层面阐明了树形产业结构传导路径包含正向传导、逆向传导和双向传导三类,并从量变视角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树形产业结构调节动力的传导效应。第七章,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树形产业结构调节的质变过程和结果。第三部分:煤基产业树构建及发展变化分析。该部分主要根据煤炭产业及其煤基产业树的历史发展规律,验证树形产业结构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主要包含第八章内容。首先,通过对煤炭产业的发展历史、产品演化等的考察,验证产业树的客观性及形成过程;然后,构建1992、2002和2012年三个时点的煤基产业树,验证前文提出的树形产业结构调节规律。
其他文献
《硫酸铵》国家标准修订简介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钟凤园国家标准GB535─83(88)《硫酸铵》实施至今已有10余年,该标准中规定的工业品硫酸铵为合成氨中和硫酸制得,农业用的硫酸铵由焦化付产制
刘索拉几乎是文化线以上人人皆知的名字,可是她的艺术却如此不大众,特别是她的音乐,几乎总是精美另类的小乐队、小制作,游走于特别能欣赏她的欧美。这里引用一段某作家的话,
目的:阳极热容量作为X线球管的重要参数之一,代表了球管的热承受能力,一旦超过其极限值,易造成球管的损坏,故在影像装置工作时需实时检测与控制。球管的数据手册中一般都有热容量
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以沪深A300成分股为样本来探寻股票市场现金股利规律。回归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与每股净收益正相关;与净利润增长率相关性因股权集
约8000年前中国北方草原,是农业兼畜牧狩猎的生活方式,聚落形态已出现环壕型聚落,可以发展为环墙型的城。红山文化时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渐出现较多的围墙式的城,城邑萌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来源。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传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当今世界正在迅速地从工业化社会向低碳化社会转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城市建设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城市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及经济活力。由于市政工程配套的绿化工程及景观建设中所运用的植物带有显著的季节性
基因编辑是指借助细胞自身的基因组损伤修复机制对目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碱基删除、插入、定点突变和组合编辑等基因操作技术。近年出现的CRISPR/Cas9定点基因编辑技术极
论述了开展"实验探究"教学的理论意义,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对于学生实验、创新、设计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论述了"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并对实施对象、做法和效果做了详细说明
当前,煤直接液化技术因其可以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紧缺及环境污染的潜力而备受关注。煤液化效果优劣的关键在于原料煤中活性显微组分镜质组和惰性显微组分惰质组的分布比例,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