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数据采集及网络共享系统设计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把GPS串口数据和GPS中频采集器输出的高速数据在网络中共享,本文设计并研制了基于DSP的GPS数据采集与共享系统。系统包括GPS接收机、GPS中频数据采集器、DSP网络通信配器及计算机四部分。重点研究了DSP的软硬件接口设计和计算机端的网络编程。对于GPS低速串口数据,直接用计算机串口接收,用VC编程实现了串口接收和网络转发。对于GPS中频数据采集器输出的高速同步多路串口数据,则利用DSP的高速多通道同步接收,然后用DSP的网络接口转发到计算机上的网卡。基于DSP开发板,作者完成了DSP的多通道缓冲串口(McBSP)接收GPS中频接收机输出信号的硬件调试,并解决了多通道同步串口数据的接收缓冲、数据合并、UDP数据报装帧及网络接口驱动等软件编程。在PC端,通过MFC的网络应用开发类CAsyncSocket实现UDP报的实时接收、数据解帧译码、高速存贮,利用Windows消息机制开发了应用程序友好界面。
其他文献
近年来,嵌入式系统开发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嵌入式系统多指深藏于工业系统、武器系统或一些机电仪表设备、消费电子类产品内部,完成一种或者多种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是软硬
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应用盲源分离(BSS,BlindSourceSeparation)理论将多道脑电信号(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中每个脑内信号源(偶极子)单独产生的信号分离出来,使其能够应用单
协同多点传输(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技术因为其卓越的抗小区间干扰能力被公认为LTE-A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实际CoMP系统中,各个协作基站必须通过本小区用户反馈回
在油井开采过程中,常常需要对井下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用以控制采油过程。本论文就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井下数据传输方案,即利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通过
脑-机接口技术的核心思想在于将输入的观测脑电信号转换为输出的控制信号,从而驱动计算机设备。通过受试者头皮电极采集到的脑电(EEG,Electroencephalogram)非常微弱,并且伴
本文对基于SOPC的硬盘加解密系统进行了研究。文章利用SOPCBuilder为设计平台,进行软硬件协同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方法,一方面可以缩短设计周期,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另一方面
正弦型调频信号(Sinusoidal Frequency Modulation,SFM)是一种典型的循环平稳信号,其广泛应用在雷达、声呐的移动目标探测领域以及抗高速移动平台产生的多普勒频移等领域中。
随着各类实时应用和多媒体的普及,IP网络渐渐暴露出固有的两个缺陷:一是IP路由技术的吞吐量不高;二是传统IP不具有服务质量保证。这两个缺陷已成为妨碍IP网络发展的严重障碍。多
Turbo码是纠错编码技术的一个突破,它使用了一种全新的译码思想:迭代译码。虽然分组Turbo码的性能优异,但同时也有运算复杂度高和译码时延大等缺点。为了降低译码的运算量和译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社会治安形势的复杂化和国际反恐态势的严峻,国家安全、城市安全正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准确地辨别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