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年“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提出,到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提出来,再到十七届四中全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一重要命题的提出,可以明确看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新时期全党工作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的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他们一直积极地响应党的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号召,并且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高校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方面缺乏有效的保障;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水平尚待提高;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上创新不够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制约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和发展。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任重而道远。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大众化接受主体的作用,重视大众化接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工作机制,这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治本之策,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重点阐述了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详细地阐述了接受理论的理论来源,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从接受理论的视角来考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与客体,重点阐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主客体关系;第四部分系统地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从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接受主体和客体的互动,以及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层面,积极探索了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其中第三、四、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