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一个温馨的主题,家园意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俗语、诗词、歌赋中都有它的身影,是常谈常新,永不褪色的话题。中国人的家园意识尤为浓厚,思家思亲,保家卫国,家和业兴是具体的体现。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民传统的家园意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研究社会变迁中的家园意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乡村建设,有利于增强乡民的凝聚力,在构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大背景下,意义尤其重要。城市化实际上工业文明代替农业文明的过程,也是乡村逐步由熟人社会转变为公民社会的过程,城市化是未来我国几十年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我国的城市化是在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生产力发展水平偏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国家通过政府的大力推进来实施的,因此带来的问题就更为复杂。本文拟从土地情结、乡风民俗、祖先崇拜、家国认同几个方面分析农民家园意识所受到的冲击。本文认为,城市化进程对农民家园意识具有一定正向影响:有利于去除小农化的弊端;有利于乡风文明的进化,使传统社会的农民能快速融入现代文明;地缘血缘观念弱化,有利于法治化进程。但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土地情结淡化,土地撂荒现象严重;人文关怀的缺失:对乡村文化认同感低;地方方言和习俗等具有地域特征的多样性文化生态受到影响。针对其负面影响,本文认为,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农民及市民要从改变自身的认识入手实现相互接纳;城市化进程中要保持地域特色的多样化文化生态。本文最后得出以下结论:一、城市化的发展对家园意识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二、被城市化的农民必然建立新的家园意识。三、社会道德体系的建立及法制建设的契合,才能更好实现我国全新的“家国同构”及家园意识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