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香港地区粤语和英语之间的语码转换。研究的方面包括语码转换的特征和功能。语码转换的特征包括语音特征、音系特征、形态句法特征。语码转换的功能研究将会区分为功能实现型的语码转换和非功能实现型的语码转换两种形式。更加具体地说,本文主要尝试回答以下四个问题:是否有些音比其他音更容易成为被转换的对象?如果是,那么这些音有哪些特点?被转换了的词的音会不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果会,那么这些变化又是什么呢?什么词性的词更容易被转换?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在进行语码转换的时候,说话人可不可以无任何目的?研究的不同部分会用不同的理论来分析。其中,粤英语码转换的语音与音系特征将会用普安斯和斯莫棱克的优选论来分析;而它的形态,句法特征将会用麦亚斯哥顿的标记模式和主体语言构造模式来分析;至于它的功能研究将会以适应模式和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原则为基础。本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分析港剧中的对白。分析主要是以香港4部情景喜剧(《爱回家》,《女王办公室》,《恋爱季节》和《on call36小时》)中转录的语码转换的例子为基础,找出香港地区语码转换的特点和功能。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本文一开始所要探究的四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在语音方面,以辅音开头的和音节比较少的单词更加容易被嵌入到中文里面,这被看作是嵌入语对主题语的音节结构的适应。在音系方面,语码转换的单词经历了一些变音。有一些音被插入了,有一些音被删除了,还有一些音被另外一些音替换了。这些变化也是被看作是嵌入语对主题语的音节结构的适应。在形态,句法方面,句中语码转换比句间语码转换更为频繁。同时,字母和单个单词比起词组更倾向于被替换。还有,名词和动词比其他词性的单词更倾向于被嵌入到中文里。在语码转化的功能分析过程中,本文发现除了目的实现型的语码转换之外,还有很多非目的实现型的语码转化的例子。这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语码转换都是有意识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的,很多语码转换的例子都是不自觉的,潜意识,非目的性的。尽管本文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却为香港粤语和英语之间的语码转换提供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视角,同时也阐述了一些在该研究领域中被忽视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