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分阶段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实用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脊柱外科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60例OVC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各30例。实验组为手法复位联合分阶段推注PVP术治疗,对照组为手法复位联合PVP术治疗。总共随访时间为期6个月,治疗前及术后第1天、3月和6月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患者腰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中间高度、伤椎压缩率、复位率评估椎体复位情况。通过门诊、住院等方式随访采集以上评分量表分值并记录。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0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其中实验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平均68.97±7.53岁,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平均66.93±7.20岁;在住院天数方面,实验组住院时间平均3.57±2.25天;对照组住院时间平均3.40±2.49天。共纳入60个伤椎,实验组胸椎4个,腰椎26个,其中T11、T12、L1、L2、L3分别1、3、14、8、4个;对照组胸椎5个,腰椎25个,其中T11、T12、L1、L2、L3、L4分别2、3、12、8、3、2个。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点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且在术后第一天改善程度较后续随访时间点显著(P<0.05),末次随访实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术前伤椎前缘、中间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对比无差异,两组术后第1天均能显著增加伤椎前缘高度(P<0.01),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P<0.01)。随访期间两组均存在不同程度前缘高度丢失,对照组丢失率较实验组显著(P<0.01)。两组术后第1天均能显著改善后凸畸形,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P<0.01),末次随访实验组后凸角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伤椎中间高度、压缩率无明显改善,末次随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生骨水泥渗出为18例,渗出率30%,其中实验组5例,B型、C型、S型和D型分别为1、1、1和2例。对照组13例,B型、C型、S型和D型分别为1、7、2和3例,两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出现临近椎体再骨折2例,均发生在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分阶段骨水泥注射PVP有良好的止痛和功能改善效果,能部分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在末次随访VAS评分更低同时更好维持椎体前缘高度,在防止前缘高度丢失、后凸畸形加剧和骨水泥渗漏方面具有长期临床意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