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氢的中红外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3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恒星形成于冷的分子云收缩,而分子氢(molecular hydrogen,H2)是分子云的主要成分,因此H2可以被视作恒星形成主要的原初燃料储备,理解H2的特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星系中的恒星形成。虽然H2分子在恒星形成星系中非常丰富,但H2分子在冷的星际介质中不能有效地进行辐射。原因是由于分子氢没有永久的偶极矩,而只有极其微弱的四极矩,在冷的星际介质中H2分子不能有效地进行辐射,我们在很长时间里很难探测到它。近年来红外望远镜的发展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利用红外光谱数据探测到分子氢的旋转谱线。这些谱线来源于“温”的分子气体。  本文将首先介绍这些研究现状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然后着重讨论中红外观测到的分子氢辐射与恒星形成以及与总分子气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把使用不同方法和不同数据的工作进行了数据和方法的交叉检验后发现:在恒星形成星系中中红外分子氢与恒星形成相关,而在活动星系核中H2在中红外波段的辐射由激波激发,与恒星形成无关;另外,星系中的总分子气体质量可由H2在中红外波段的辐射通过建模推出。不同类型的星系推出的总分子气体质量和H2辐射相关性不明显,但总分子气体表面密度和H2辐射有一定的相关性,这和在活动星系核中H2在中红外波段的辐射与恒星形成无关有一定的矛盾性,并从几个方面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解释。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
其他文献
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是天体物理中的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AGN与宿主星系的共同演化又是揭示星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线索。AGN的光变是探测AGN中心区物理性
X射线辐射作为天体物理中高温高密强磁场等极端条件下的表征之一,反映着宇宙中剧烈的变化。吸积过程作为近代天体物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数十年来一直是高能天体物理的重要研究
从2008年开始,我们用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的脉冲星到达时间观测系统在1540MHz对脉冲星PSR B0329+54进行了一年的闪烁观测,用来研究衍射式星际闪烁参数和闪烁速度的长期变化。在
已知由~2s为分界,可以将伽玛暴(GRB)分为长和短伽玛暴。长伽玛暴(>2s)被认为来自大质量恒星的死亡,且预期与明亮的超新星关连;而短伽玛暴起源于双致密星的合并,且双星合并后的残骸
活动星系核(AGN)是存在着猛烈活动现象星系的核心。随着探测设备角分辨率和灵敏度的提高,活动星系核及其延展结构在射电、红外、光学、X射线等波段被探测到,分辨出其更细致的结
学位
长期以来,在矿山立井提升作业中主要采用搭接式摇台作为搭接设备。由于提升绳有弹性伸宿,进出矿车时,随终端载荷变化,提升罐笼上、下移动较大,特别是井较深大以及上、下大件
超过四十个红移在6左右的类星体在光学和近红外巡天中被发现出来。这些类星体存在于宇宙再电离的末期,是第一代大质量黑洞一星系系统的代表。对已知的z~6类星体样本寄主星系的
太阳活动经度带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1863年,卡林顿发现太阳黑子在太阳经度上的分布不是随机的,而是集中在太阳活动强的经度上。在太阳周期(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下降年阶段
吸积盘是人们对引力能认识不断深入的产物。对黑洞吸积盘的研究使人们获得了很多对于天体物理中的流体力学以及对于黑洞这种特殊天体的认识。研究黑洞吸积盘已经成为研究黑洞
棒旋星系作为盘星系的一类特殊形态,一直以来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也是以棒旋星系为对象,介绍棒旋星系棒结构的形成以及演化,并着重探讨棒结构对星系本身的性质(包括恒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