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生长时期赣南脐橙成分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hu1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南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被称为“柑橘之王”,是江西省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脐橙外表鲜美、香味浓郁、口感酸甜,是世界上消费最多的水果作物之一、属于水果中的佳品。脐橙营养丰富,含有精油,类黄酮、类胡萝卜素、酚酸、柠檬苦素以及维生素等多种有益化学成分,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抗突变,降胆固醇水平及调节免疫力等生理功效。脐橙成分的累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成分性质和含量会随着品种、储藏条件、农业生长环境、成熟度等而改变。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脐橙成分的提取、生理活性、品种差异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脐橙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不是很深入。因此本研究以赣南脐橙为研究材料,采用色谱质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技术对成熟过程中赣南脐橙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种类含量变化,动态成分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探明脐橙成分在成熟过程中变化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赣南脐橙化学成分、生理活性以及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成果。脐橙果实营养价值丰富,不仅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成分如萜烯类、醛类、酯类等,还含有丰富的有益机体健康的活性成分,如黄酮、酚酸、氨基酸等。此外对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以及色谱质谱法在柑橘成分的研究做了论述。(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赣南脐橙成熟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7月(幼果期)至11月(商业成熟期)脐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分离,GC-MS进行分析。共鉴定了57种挥发性化合物,并将其分为5个类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月份的样品进行了区分,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55种挥发性有机物在生长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单萜类化合物的相对浓度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D-柠檬烯含量最高。醛类和单萜类化合物变化趋势相同,在11月份达到最高含量。而酯类的含量在7月至11月逐渐下降。倍半萜类的含量在8月和11月最高。此外,醇类在9月达到最大含量,且β-芳樟醇是含量最高的醇。这些结果为开发脐橙成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全面阐明了脐橙成熟过程中的风味特征。(3)采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不同生长月份赣南脐橙果肉非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测定,在脐橙生长过程共鉴定出67种非挥发性活性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成熟度的脐橙进行区分,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找出不同生长月份脐橙差异成分;共推断出19种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其中类黄酮化合物的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半成熟期含量最低。聚类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脐橙生长过程中差异成分代谢机制奠定基础。(4)成熟的脐橙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很少有研究监测这些化合物在成熟过程中的变化。本研究考察了赣南脐橙成熟度对抗氧化活性、总酚含量(TPC)、总黄酮含量(TFC)和酚酸动态变化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QQQ-MS)对脐橙5个生长阶段的9种酚酸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随着脐橙果实的成熟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TFC和TPC逐渐降低。果实成熟过程中,除自由态的芥子酸,结合态的阿魏酸和咖啡酸外,大部分酚酸的含量也逐渐下降。阿魏酸在所有生长阶段都是所有酚酸中含量最高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显示不同成熟度的果实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抗氧化能力、TPC、TFC和一些酚酸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磁性纳米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是近些年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的共价固定化方法是将酶的氨基酸残基作为固定化位点与表面功能化修饰后的MNPs进行连接。这种方法在酶固定化位点选择上具有随机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固定化酶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固定化效果难以把控。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定向固定化酶进行研究,开发出操作简单和可行性高的定向固定化方法。与游
食物过敏可引起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当人体摄入食物过敏原后会引发皮肤、胃肠道和呼吸道等临床不良反应。牛乳是人们尤其是婴幼儿主要的营养来源,但也是八大主要过敏原之一,这主要是由于牛乳中存在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或其他乳蛋白,其中82%的牛乳过敏是由β-Lg引起的。目前,针对牛乳过敏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避免过敏原的摄入是唯一且最有效的方法,但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的缺失。
淀粉是自然界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之一,它在食品中广泛用作凝胶剂、增稠剂、稳定剂等,但淀粉糊化后存在容易老化、析水、热不稳定等问题。非淀粉多糖等亲水胶体和淀粉物理混合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方法可以改善淀粉的以上缺点,对淀粉的糊化、质构等凝胶特性有明显的改善。本文通过碱提醇沉法得到了凉粉草多糖(MCP),将MCP与红薯淀粉(SPS)进行复配,全面研究MCP对SPS糊化、流变、质构等凝胶性质的影响,并
目的:研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对预测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疾病严重程度、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脓毒血症患者121例,其中并发AKI 45例,未发生AKI 76例,另选同期正常体检者24例为对照组,通过病历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尿微量白蛋白(mALB)、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
人体肠道内具有非常广泛的微生物种类,其中也包括各种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在一定数量范围内与乳酸菌等其他菌群保持微妙的平衡,同时影响生命健康。乳酸菌是普遍意义上的益生菌,具有多种益生功能,如改善和维持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菌物质、增强粘膜屏障功能等等。然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益生菌在人体内存在的角色是多面的,例如产生过量的生物胺,或发生菌易位穿越肠道屏障造成菌血症等,这提示我们对乳酸菌要有新的
酪氨酸酶(tyrosinase,TY)是调节黑色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其参与了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和疾病,如衰老,恶性癌症以及神经变性等。TY主要作用于黑色素生成途径中的单酚和邻二酚向邻醌的转化,当其活性过高或存在过量时,可能会导致黑色素的异常表达使其累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皮肤病症,例如黄褐斑、色斑等。目前,TY抑制剂被用于皮肤的增亮和美容效果的增强,同时,TY抑制剂也是控制果蔬褐变的重要手段,但缺乏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朝着体积小型化和功能多样化的趋势高速发展,这对电子器件封装工艺及互连焊点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n-Ag-Cu系无铅钎料合金因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已经在微电子封装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Sn-Ag-Cu系钎料合金的熔点较高,并且Ag的添加会导致焊点中脆性金属间化合物(IMC)的产生,从而导致焊点可靠性下降。本文使用泡沫Cu来增强Sn3.0Ag0.5Cu(SAC305)钎料
菠萝蜜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以及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广受消费者的喜爱。多酚由于具有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抑制肿瘤等生理作用,在众多营养物质中备受关注。结合多酚主要与膳食纤维(DF)通过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可以采用碱,酸,酶法等方式将结合多酚释放出来,DF在胃肠中不能被消化利用,消化后的富含结合多酚的DF残渣到达结肠后被微生物和微生物酶破坏共价键从而释放出结合多酚,游离在系统中的结合多酚被人体吸
菠萝蜜年产量高(可达30 t/hm~2),但其种子作为主要副产物经常被丢弃,菠萝蜜种子含有约20%的蛋白质,研究表明,菠萝蜜种子分离蛋白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8.39%,高于大豆蛋白(37.79%),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蛋白质来源。起泡性是蛋白质主要的功能性质之一,本课题前期研究表明,菠萝蜜种子分离蛋白的起泡能力较好,具有成为良好发泡剂的潜能。但与动物蛋白相比,菠萝蜜种子分离蛋白的起泡性仍有一
鲫鱼作为杂食性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性鱼类,深受我国消费者欢迎。本研究中,为了探讨我省引进的中科5号鲫鱼和本地优良鲫鱼品种(彭泽鲫)的养殖经济价值及其肌肉营养成分,我们选择江西省鄱阳县乐丰镇的“江西省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赣中片技术试验推广站”进行中科5号鲫鱼和彭泽鲫的养殖试验。每种鲫鱼各在3个大小一样、面积为16亩的池塘里养殖;养殖模式均按鲫鱼和草鱼3:2的比例混养,即每个池塘中鲫鱼30000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