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特征及驱动机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b5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相较于平原,山区因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性,人地关系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要。山区人地关系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是在山区有限的国土空间条件下,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相互关系,促进其人口合理分布、资源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这对防止山区生态环境退化、促进山区生态建设,明确山区发展导向、指导区域有序开发,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针对人地关系“巨系统”,选择典型山区岷江上游为研究区域,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构成要素剖析-人地关系协调度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分析-人地关系变化趋势”为基本框架,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开展综合研究。首先,基于PRED模型阐释岷江上游人口、资源、环境各子系统构成要素进行分析,阐释人口-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特征;进而构建人类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关键表征指标,对人类活动强度和自然生态系统脆弱度进行空间量化,依托GIS构建综合判别模型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度进行评价,有效刻画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将宏观分析与微观认知、单向反馈与互馈影响相结合,系统分析人地系统影响因子及驱动机制;构建人类活动强度指数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综合应用物元模型与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岷江上游人地系统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最后,结合岷江上游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分析和实地调研,提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对策。通过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包括以下方面:  (1)岷江上游国土空间开发有效承载能力凸显差异性和有限性。基于海拔、起伏度、灾害高风险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认识到;岷江上游理论可利用国土空间为1.37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比重仅为54.9%。但各县可利用国土空间占比差异性显著,茂县、松潘县、黑水县为61.5%、70.3%和60%,适宜性国土空间较大,汶川县、理县该比例仅为37.8%和29.8%,表明其国土空间开发承载能力明显有限。  (2)岷江上游聚落分布及规模受海拔、地形起伏度的影响较为显著,人口集聚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从聚落数量特征看,海拔和地表结构是影响岷江上游聚落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海拔1800-3200m区间是聚落分布的主体区域,该空间内聚落数量占岷江上游聚落总数比重达74%;当海拔高于3200m,聚落分布数量明显减少。从聚落平均规模看,随着地形起伏度增加,聚落平均面积呈逐渐减小态势,从总体看,在海拔2000m以下、地形起伏度200以下的空间,聚落的集聚性显著,虽然数量不多,但规模较大,是村落、乡镇重点分布区;在海拔2000-3200m、地形起伏度200-300的空间,聚落从数量看是偏多,但聚落规模很小,呈分散性分布;在海拔3200m以上、地形起伏度300以上的空间,聚落数量少、规模小,仅为零星分布。  (3)岷江上游人类活动与山地灾害分布在空间上存在复合性关联,大量聚落分布于存在山地灾害潜在风险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对岷江上游聚落和山地灾害点空间关联性分析可知,65个聚落与灾害点在空间上高度关联,该类型聚落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m以下,地形起伏度260以上的区域。受水源、耕地、防御、气候等因素影响,早期聚落零散分布于高海拔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压力持续增大,聚落向低海拔区域迁移,但囿于有效承载空间限制,部分聚落不得不选择泥石流冲积扇等相对稳定的灾害体上,若无外力因素,聚落在灾害体稳定期内是相对安全的,但若在外界强烈干扰下,该类灾害体可能存在再次活化的风险,聚落面临山地灾害的潜在威胁。  (4)岷江上游人地关系协调度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协调度水平处于较低状态,且呈现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在89个乡镇中,表征人地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的“较低级”和“低级”占比达到41.1%,表征人地关系处于协调状态的“高级”和“较高级”占比仅为27.8%。其中,理县、汶川县、茂县人地关系矛盾最为突出,人地矛盾突出的乡镇数量占比分别达到69.2%、61.5%、54.5%。根据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空间自相关结果,MoransⅠ值为0.5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呈现较强的空间关联性,局部空间集聚显著。  (5)地形条件是构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因素,人类活动导致岷江上游人地关系由低水平协调向相对紧张状态转化。从宏观层面看,地形条件是影响岷江上游人地关系初始状态的基本因素,人口压力是促进人地关系动态演进的关键要素,发展需求是推动人地关系状态演变的策动力。从微观层面看,工业发展及旅游建设、资源利用与开发、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退耕还林等政策是岷江上游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岷江上游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变化是正、负反馈圈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负反馈圈侧重于开发、正反馈圈侧重于保护,岷江上游差异性的高强度和强力的生态保护促使人地关系总体趋好,局部矛盾加剧。  (6)岷江上游人地关系已由较低压力转为高压力状态,按照现有发展模式,人地关系压力将持续增大。岷江上游人类活动强度指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数分别由2000年的0.141、0.172增长至2010年的0.502、0.298,两者的差距逐渐增大,说明岷江上游人地关系状况逐渐趋于紧张,已由较低压力转换至高压力状态。人类活动强度指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数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将分别由2015年的1.24、0.36增至2025年的8.43、2.18,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增加远大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数的提高,按照当前发展模式,岷江上游人地关系压力将会持续增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其他文献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给自然环境带来重大影响的过程。土地利用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研
随着工业迅速的发展,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空气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人类的生存空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直观的表现即为大规模雾霾天气频发,空气质量问题已然成为公众普
众所周知,竹子以坚韧而著称,然而当它贪婪的滋补营养,疯狂的生长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终有被折断的一天。营养过多必然失衡,人生的平衡亦如此!过度的希望,过高的追求,都会让你跌
期刊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作物普遍受水分条件胁迫,进行区域尺度的地表水热通量监测具有实际意义。但是,由于地表水热过程的时空复杂性,区域地表水热通量模拟仍是未解
学位
“三个代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立党之本、力量之源、生命之基。 The “three represents” fully embody the advanced nature and purity of our
本文对北京市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供给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存在着诸如重盈利而轻公益、建设时序影响建设效果、部分设施存在供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区,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的巨系统。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展,大量侵占近郊的农用地,并由此引发出城市边缘土地利用率
我将一条条木枝以手掌为支撑点一层层叠出枯树的模样。这棵“树”延伸的枝丫已经长达两米。我的左手微微发抖,大滴汗珠顺着我的鬓角滑下,为了保持住木条的平衡,我不敢呼吸。“砰”地一声,房门被踢开了。父亲手拿酒瓶,摇摇晃晃地撞进来。他俯下身捡起散了一地的其中一根木条,边笑边用木条有节奏的拍我的脸,“你喜欢玩这个啊,我怎么养了这么个‘不正经’。”  他总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孩子,我却不这么认为。不就是喜欢几根脏得
期刊
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错位假设,在美国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哈佛大学的学者John Kain最早提出了这一理论的雏形,即就业机会的郊区化和美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居住隔离是造成内城工作技
山西省临汾供电分公司党委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 ,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有针对性地运用“五结合”的新的工作方法,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