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区域联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976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人口增长及粮食安全等多重压力下,中国的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但是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一方面可供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稀缺,另一方面农村的建设用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的现象却十分严重。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使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国的大规模开展,又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随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和生产条件,最终实现建设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但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进程却并不轻松。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已很低,可挖掘的存量土地已越来越少;而经济落后区域人口密度较低、人均用地指标超过限值,在数量上来说还有较大的整理潜力。这种区域间农村居民点利用上的不平衡状况既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同时也为这项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维度。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区域联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研究将区域联动理论引入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中,以城乡联动和区域联动为切入点,从整理出的用地指标流动补偿、政府管理、农户意愿几个方面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区域联动的实现途径,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理论构建和实证计算,最后从政策层面提出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区域联动的各项政策保证。论文共7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相关理论分析;第二部分是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区域联动的思路;第三部分是农户整理意愿和整理指标流动补偿的实证研究;第四部分是结论及建议。第一部分包含第1章和第2章。第1章绪论、第2章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理论基础。通过总结和梳理国内外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及区域联动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标、意义,以及研究的思路和体系,对论文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包含第3章和第4章,是论文的主要部分。第3章结合当前的挂钩政策,深入剖析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提出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区域联动来协调地类之间、区域之间的用地问题。第4章是全文的核心章节,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区域联动的内涵、目标、作用及原则,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区域联动的实现途径,包括整理出的用地指标流动和补偿的研究、政府对补偿资金的管理以及农户整理意愿的把握。第三部分包含第5章和第6章,是农户整理意愿和整理出的用地指标流动和补偿的实证研究。第5章选定整理中联动主体之一——农户做为主要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政策影响、经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区域间的分析和比较,深入研究了制约及推动农户进行整理的主要因素。第6章以江苏省为例,对省内区域间的差异性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提供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以灌南县为例计算了整理出的用地指标,包括控制性指标和流动性指标的计算;以灌南县、海安县、苏州相城区为例计算了流动指标的补偿依据。第四部分是第7章——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应尽快实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区域联动。通过对我国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运行现状的分析与研究看出,仍然存在诸如“空心村”现象明显、资金瓶颈、土地利用绩效与资源禀赋率基本相反、潜力与用地不匹配等问题;同时,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与耕地锐减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耕地异地占补平衡中可供调剂的指标越来越少,未来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抢夺大战还将进一步升级。因此,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问题不应局限于居民点用地本身,必须将其放到更高层次来统筹考虑这一问题,系统地考虑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三种地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了解决三者的矛盾,应打破行政界线和政府职能的“壁垒”,让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够在不同区域间进行优化配置。所以,应尽快实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区域联动。(2)农村居民点区域联动的思路就是土地与资本的联动。农村居民点区域联动的思路应该基于用经济欠发达地区整理出来的土地指标(如耕地指标)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资金交换,交换价值按建设用地价值或按市场价值确定。一来充分体现耕地的价值,二来经济欠发达地区因为有了资金的投入,也能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进行。通过建立这样的融资联动体系,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瓶颈,同时,也解决经济发达地区用地指标紧张的问题,达到统筹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区域问的合作与发展的目的。(3)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区域联动的核心是整理指标的流动和补偿问题。本研究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出的用地指标流动分配的思路是首先确定区域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控制目标,然后确定村镇可流动指标,最后确定村镇可流动指标的分配。其次本研究确定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出的用地指标补偿的思路是在扣减了整理成本之后,补偿值大于预期净收益。同时,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说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整理潜力较大,整理出单位耕地的成本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同时,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预期单位净收益远远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间整理成本、整理潜力、整理经济收益较大的差异为我们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区域联动提供了可能性,尽快地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区域合作,可以有效解决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4)经济补偿不再是影响农户整理意愿的唯一因素。通过对江苏省范围内农户整理意愿的制约因素和推动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农户进行整理的意愿是强烈的,但多受到一些外力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通过我们的调查,江苏各区域的农户都比较看重社会保障,这为各级政府在制订政策重点时指明了方向。从本研究调查结果来看,江苏省范围内各影响因素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社会保障、旧的传统习俗、农户搬迁时所得到的一次性资金补偿、原来居住地的邻里关系等。说明,经济补偿不再是影响农户整理意愿的唯一因素,而以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注重原有传统习俗、邻里关系等的社会因素正越来越重要地影响着农户的整理意愿。(5)区域内和区域间农户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差异很大。从调查结果来看,苏南地区、苏中地区农户最为看重的整理后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否能解决其后顾之忧,而苏北地区农户更为看重的是居住环境的改善。同时,越是经济发达的乡镇,越注重整理后的生活质量,这种生活质量的改善不仅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善,更多的是农户精神方面的一些追求,这也为各级政府在分区或分类制订政策时提供了决策依据,应针对苏南、苏中、苏北农村存在的地区差异以及农户整理意愿影响因素的差异,进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论文提出了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区域联动建立的政策建议:从区域间整理指标流动补偿机制入手,尽快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区域联动,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进行;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分类分区制订政策,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推进;把区域联动纳入到村镇规划体系之中,统筹安排镇域的镇村布局和农村居民点发展空间;完善整理后农户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整理后新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服务网络建设;构建农村金融制度和农地金融组织,促进区域间融资体系的联动;改革土地税费体系,成立土地整理专项基金和司法仲裁机构,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实行全过程监管。
其他文献
<正> 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切实做好首都人才工作,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发挥首都人才优势,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教师从多媒体教学、发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兴趣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克服各种艰难困苦,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
数学是初中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由于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加之学生基础不同,教师无法使用同一种方式教导学生,因此需要进行分层教学。本文简述了分
<正>伴随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改善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式、构建生态课堂成为新时期关注的焦点,课堂更关注教与学的交互、人与人的交互,追求构建一种和谐的交互环境。课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制度。发达国家将其运用到治理湖泊流域污染并卓有成效。我国在《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太湖流域
身份认证协议是确保参与者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实现安全通信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各类应用系统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身份认证协议,可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随着网络交流的频繁,虚拟社群应运而生并成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新方式。而围绕着品牌而建立起的线上和线下品牌社群存在着巨大的商
本文研究对象为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Rheum)掌叶组(Sect.Palmata)唐古特大黄(Rheum tamguticum)。该植物的根和根状茎入药称“大黄”,是该药材的原植物之一。应用高效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逐步凸显出来,中小企业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增加财政税收、推动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球变化研究的广泛关注。从1995年“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与“全球环境变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