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青电影是指正面反映知青形象、描述知青生活及生存状态(包括返城前和返城后)的电影。作为对特定时代千百万知青命运的叙事性描绘,知青电影是中国当代电影一个意味深长的题材选择。当知青电影创作者们用影像的形式将他们个人的知青经验变成大众论述时,他们实际上有意无意地参与了对知青历史“集体记忆”的建构。 本文从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来探讨知青电影主题及叙事流变,并由社会记忆理论出发审视知青电影对知青历史“集体记忆”的建构。研究发现,随着历史文化语境的变迁和创作主体对历史的不同现实诉求,知青电影主题演变经历了“政治书写”、“文化寻根”、“人的书写”三个阶段,在叙事方式上则呈现为伤痕叙事、悲壮青春叙事、乡恋叙事、理性叙事、日常/审美叙事等几种不同叙事形态。每种叙事形态都相应地形成了一整套的叙事规则、仪式和策略,叙事视角不断地由集体叙事向个人叙事转变,经历了一个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逐渐突出“个人”的过程。知青电影主题及叙事的嬗变既体现着权力话语和文化机制对电影建构“集体记忆”的影响,也透露出电影的历史言说与主流话语或合谋或疏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