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及其与植被生长和生产力的关系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1343946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地区植被类型丰富,地形复杂,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近几十年来,该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对植被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1980–2018年西南地区119个气象站点的温度和降水数据,1980–2018年7个大气环流指数,2009–2010年自校正帕默尔干旱指数以及2000–2018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利用线性趋势法、多元逐步回归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西南地区极端气候指数、NDVI、LAI和GPP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极端气候指数与植被生长和生产力的关系,并以2009/2010年极端干旱事件为例,分析植被的抵抗力和恢复力情况,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时间上,除连续湿润日数外,西南地区1980–2018年所有湿相关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表明西南地区近几十年短期暴雨天数和降水强度在增加。在空间上,极端降水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广西地区暴雨天数增多,降水强度变大,可能面临洪涝灾害,而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地区连续干旱日数上升明显(P<0.05),连续湿润日数下降明显(P<0.05),该地区降水不足,可能在今后会出现干旱事件。(2)1980–2018年西南地区暖相关指数和其他温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而冷相关指数变化趋势相反,其中暖夜日数上升速率最快,为0.32 days year-1(P<0.001),冷夜日数下降速率最快,为-0.32 days year-1(P<0.001),这表明1980–2018年西南地区总体上呈现变暖的趋势,而且夜间温度上升明显。在空间上,暖相关指数增加明显的区域和冷相关指数下降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和四川西部等高海拔地区。(3)西南地区生态环境逐渐变好,植被绿度和生产力不断增加。年平均NDVI、LAI和GPP空间分布总体上类似,高值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周围、云贵高原东部和云南西南部,低值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和四川西北部地区。(4)植被生长和生产力对不同的极端气候指数响应不同。极端降水指数中,NDVI、LAI和GPP均对大雨日数和连续干旱日数敏感,大雨日数会促进NDVI、LAI和GPP的增加,连续干旱日数则会抑制NDVI、LAI和GPP的增加。极端温度指数中,暖夜日数、日最低温度极大值和温度日较差对NDVI的影响最大;日最低温度极小值、日最低温度极大值和生长季长度对LAI的影响最大;GPP对日最高温度极小值、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和温度日较差敏感。敏感的极端温度指数对NDVI、LAI和GPP的相对贡献率总和均大于敏感的极端降水指数的相对贡献率总和,表明西南地区极端温度指数对植被的影响要大于极端降水指数的影响。(5)滞后性结果表明大多数极端气候指数对植被均存在1–3个月的滞后影响(P<0.05)。单日最大降水量和五天最大降水量对NDVI和LAI存在滞后3个月的影响(P<0.01),对GPP存在滞后2个月的影响(P<0.01)。暖相关指数和其他温度指数对NDVI、LAI和GPP存在1–3个月的滞后影响(P<0.05)。(6)2009/2010年极端干旱事件中,不同季节对植被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有差异,秋季干旱对NDVI、LAI和GPP的影响总体较小,春季干旱影响最大;所有植被中,落叶阔叶林最先受干旱影响,干旱发生后,LAI下降最快,而常绿阔叶林受干旱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在北京及张家口举行,为迎接冬奥会,展示北京城市窗口形象,打造冬奥特色景观,成为举办绿色冬奥的一项重要任务。论文以冬奥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以北京地区重要节点为依托,旨在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冬奥文化景观。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实地考察法、总结归纳法等方法,研究了冬奥文化涵义、景观的文化表达载体,并且分别选取了冬奥场馆周边、场馆互通绿道、高速公路服务
学位
青梅(Vatica mangachapoi)是海南岛热带低地雨林关键种、建群种与优势种,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青梅是我国二级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具有快速恢复能力及较强环境适应性,在海南岛低地雨林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海南岛甘什岭青梅为研究对象,运用数量生态学等原理与方法,从种群和群落两个水平上,研究了青梅生长规律、种群结构与动态、群落主要树种生态位与种间联
学位
竹子在森林资源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够对生态维护及木材供应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气候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随之而来,无论是洪涝还是干旱都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竹子对生长的气候环境要求较为严格。面对复杂的气候变化,如何提高竹子的抗逆性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植物表皮蜡质是植物与外界环境直接相接触的一层疏水保护层,它能够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应对干旱、盐和冷等非生物胁迫。研究表明,多种转
学位
材料的热物性研究一般考虑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系数三个主要参数,这些参数通常用来表征材料的导热能力及其规律。其中热导率作为衡量物体传热能力的基本物理参数,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蒸散发以及热通量的重要基础参数。本研究选取的实验材料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两类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多孔介质,分别是木材和土壤。木材是各向异性的多孔材料,木材热导率是研究植物蒸散耗水变化趋势、了解最佳森林防火林带树种的基础数据。而土壤
学位
栎属(Quercus)植物是壳斗科(Fagaceae)植物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类群,在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是重要的造林树种和景观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因栎属植物种子个体较大、富含淀粉等营养物质,往往成为啮齿类动物、鸟类及节肢动物喜食的对象,其中栎实象(Curculio spp.)为栎属植物为害最重、发生面积最广的种实害虫,严重影响种子的命运及栎树林的天然更新。栎实象种类繁多,其幼
学位
水鸟作为湿地中的典型物种,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人为干扰,越来越多的湿地遭到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水鸟栖息地适宜性不断降低,导致水鸟种群的生存繁衍受到严重威胁。随着人们对湿地价值认知的不断深入,水鸟栖息地恢复逐渐受到关注。大九湖湿地是罕见的高山沼泽湿地,历史上曾遭受了严重的人为干扰,水域曾一度消失,在实施了一系列的恢复措施后,湿地状况明显改
学位
研究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暗针叶林动态样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pH和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对于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林区土壤质量、认识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区域生态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依托四川米亚罗省级自然保护区毕棚沟建立的9.6 hm2(400 m×240 m)亚高山暗针叶林动态样地,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地统计学、以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动态样地表层0-10 cm土壤
学位
城市河流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态廊道。河岸带湿地作为城市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微气候、稳固河体、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多种生态功能。然而,工业化进程和人类过多干扰使河岸带湿地的生态功能逐渐缺失。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的大力推进,我国设立了许多城市公园来恢复河岸带湿地的生态功能。城市公园中的河岸带区别于市中心的河岸带,由于其空间空间大,有足够的空间提供生物所需的场地,更偏重于
学位
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笋材两用竹,分布较广,在我国云南有广泛栽培。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普洱市4个不同表型的勃氏甜龙竹竹株和1个开花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根据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进一步探究了遗传距离较远的,且已审定的勃氏甜龙竹新品种‘曼歇1号’在设施矮化栽培条件下的光合特性。本文旨在探究勃氏甜龙竹种内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不同表型竹
学位
沙棘属(Hippophae),属于胡颓子科(Eleagnaceae),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分类为7个种和11个亚种,广受关注的鼠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包括10个亚种,其中云南沙棘(H.rhamnoides subsp.yunnanensis)和中国沙棘(H.rhamnoides subsp.sinenesis)在地理分布上有重叠区,位于四川北部和中部,该区的分类存在争议。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