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查德·罗蒂是从分析哲学阵营中走出来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他从传统科学哲学的外部对科学展开文化和哲学的反思,侧重于科学的人文研究,因此常被学界误解为“反科学分子”加以批判。然而罗蒂实施的一系列“降科学、升人文”的哲学策略,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各就其位,在“泛文学文化”平台上相互融合、相辅相成,这充分展现出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态势,使罗蒂堪称代表性的科学文化哲学家。对罗蒂科学文化哲学思想的深入阐发有助于学界对罗蒂哲学思想整体图景的把握,能够拓宽和丰富科学哲学的研究维度,也为融合西方哲学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罗蒂科学文化哲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是科学哲学的历史—文化转向和后现代转向,理论渊源是英美哲学和欧陆哲学两大哲学传统。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之后,科学哲学研究呈现出历史、社会、文化、人类学等多元化的新趋势,为罗蒂科学文化哲学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时代的际遇。英美分析哲学中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和“家族相似”理论、蒯因的“整体主义知识观”,实用主义哲学中詹姆斯的“人文主义”宗教及真理观、杜威对哲学传统的批判和欧陆哲学中尼采的“视角主义”思想、海德格尔的“诗意哲学”是罗蒂科学文化哲学的理论基础,启发罗蒂铲除形而上学根基,削平科学高于其他文化的认识论地位,注重科学与人文的平等对话。罗蒂科学文化哲学的首要内容是对传统哲学范式的转变,通过颠覆形而上学和以“小写的”哲学改造认识论哲学两大策略,撼动科学为知识代言的哲学基础。在本体论上他以“语境论”和“泛关系论”反对有超出语言之外的事物本质存在,在认识论层面以“认识论行为主义”反对寻找永恒知识框架的基础主义、反对以心灵镜现实在的表象主义,在方法论上以“新模糊主义”反对主客二分的二元主义,竭力根除形而上学。他以诠释学、对话哲学、教化哲学替代认识论、研究哲学、系统哲学,使永恒的知识与真理让位于自由开放的诠释和不同文化范式之间持续的对话与合作,以此消除科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认识论优势,鼓励人类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在新的哲学范式下,罗蒂反对科学主义,将科学回归为一种实现人类幸福的普通工具、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和一种文学样式,并据此对传统科学哲学的四大核心论题展开批判。通过消解科学划界问题、摒弃真理符合论、提倡非“科学实在论”、拒绝科学方法优越性,罗蒂彻底否弃将科学当作优势文化的科学哲学传统,取消科学由于同真理、实在的特殊关系及其优越的方法而成为文化权威的哲学预设。通过以“理性Ⅲ”替代“理性Ⅱ”,以“协同性”替代“客观性”,重塑理性、客观性概念,赋予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同等的合理性、客观性资格,在“泛文学文化”的平台上实现他的科学文化哲学的核心目标——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平等共荣。罗蒂并不是以文学之王对科学、哲学之王篡权,而是以强调整体性的“泛文学文化”包容各个学科,鼓励学科间建立既相互独立、平等又相互对话、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实现人类的幸福。罗蒂的科学文化哲学凸显出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人文主义和吸收科学的文化研究的合理因素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科学文化哲学思想是罗蒂变革西方哲学与文化传统的立足点,突破了正统科学哲学的封闭性,为科学的多元化哲学研究提供了空间,因此彰显出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开放视域,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过于倚重偶然性、从局外人的视角审视科学的局限性。罗蒂的科学文化哲学启示我国在坚定地依靠科学提升综合国力的同时,重视发展和发扬人文文化,在科学与人文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将求知、求真、求实与求美、求善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