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石肾舒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及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ufl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复方芪石肾舒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及与炎症因子IL-6、MCP-1、TGF-β1的相关性,初步探讨芪石肾舒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芪石肾舒胶囊高剂量组(肾高组)、芪石肾舒胶囊低剂量组(肾低组)、缬沙坦胶囊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采用空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对照组、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0.01ml/g.d),肾高组予以芪石肾舒胶囊高剂量(2.4g/kg.d),肾低组予以芪石肾舒胶囊低剂量(1.2g/kg.d),缬沙坦组予以缬沙坦(0.034g/kg.d),每日1次灌胃,共8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称体重、测血糖,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治疗8周结束后收集大鼠粪便样本,利用16sDNA微生物测序对群落结构分布进行比较,处死老鼠后留取肾脏,利用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肾功能,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IL-6、MCP-1、TGF-β1的表达水平。由于病程进展中模型组死亡4只,故统计数据样本量为每组6个,共计30样本量。结果:1.大鼠的体重情况: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缬沙坦组在各时间点体重明显减轻(p<0.05),肾低组、肾高组在治疗4周及8周时体重减轻(p<0.05);与模型组相比,肾低组、缬沙坦组治疗4周及8周时体重明显增加(p<0.05),肾高组治疗第2周开始体重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组间比较,与肾低组相比,肾高组体重明显增加(p<0.05),与缬沙坦组相比,肾高组体重明显增加(p<0.05),肾低组与缬沙坦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血糖水平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各造模组各时间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肾高组、肾低组、缬沙坦组血糖水平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3.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第8周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相比模型组,治疗4周、8周各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缬沙坦组相比,肾低组、肾高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有所升高(p<0.05),肾低组、肾高组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大鼠ACR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各造模组ACR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各组A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5.大鼠肾功能变化:治疗8周,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显著上升(p<0.05);相比模型组,各治疗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组间比较,缬沙坦组血肌酐、尿素氮下降最明显,肾高组次之,肾低组效果最差(p<0.05)。6.肾脏组织HE染色:对照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形态结构无异常改变,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管腔扩张,中药组及缬沙坦组基底膜增厚及管腔扩张程度明显减轻。肾损伤程度:模型组>缬沙坦组>肾高组>肾低组。7.大鼠肠道菌群情况:Alpha多样性(alpha diversity)反映的是单个样品内部的物种多样性,通过群落丰度指数与群落多样性指数来衡量,群落丰度指数包括Chao1,此指数值越大说明群落的丰富度越高;群落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与Simpson,此指数值越大,说明样品的物种多样性越高。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Chao1指数下降,但只有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Shannon、Simpson指数下降,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治疗组Chao1指数有所上升,但只有缬沙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间比较Chao1、Shannon、Simpson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门水平相对丰度占优势的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拟杆菌门丰度上调、螺旋菌门丰度下调较显著(p<0.05),其他如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丰度下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存在下调的趋势。肾高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丰度上调,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丰度下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存在变化的趋势,肾低组、缬沙坦组厚壁菌门丰度下调,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上调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存在变化的趋势。与模型组相比,肾高组拟杆菌门丰度下调,肾低组变形杆菌门丰富度上调、缬沙坦组放线菌门丰度上调较显著(p<0.05),余如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螺旋菌门丰度上调、拟杆菌门丰度下调的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存在下调的趋势。属水平相对丰度占优势的有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普雷沃菌(Prevotella9)、毛毯菌(Blautia)、拟普雷沃菌(Alloprevotella)。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乳酸杆菌丰度下调、普雷沃菌丰度上调较显著(p<0.05),肾高组、缬沙坦组乳酸杆菌丰度下调较显著(p<0.05),肾低组乳酸杆菌丰度有上调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缬沙坦组乳酸杆菌丰度下调较显著(p<0.05),肾高组、肾低组乳酸杆菌丰度有上调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普雷沃菌丰度下调的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具有下调趋势。8.大鼠炎症因子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IL-6、TGF-β1、MCP-1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肾低组、肾高组、缬沙坦组IL-6、TGF-β1、MCP-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间两两比较,与缬沙坦组相比,肾高组、肾低组IL-6、TGF-β1、MCP-1表达水平较肾低组下降(p<0.05),肾高组、缬沙坦IL-6、TGF-β1、MCP-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肠道菌群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菌群丰度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故使用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统计方法,r接近1或-1证明相关程度越高。若物种丰度越高,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越低,表明两者存在负相关。其中TGF-β1与Chao1指数呈负相关(p<0.05),IL-6、MCP-1与Chao1指数有一定负相关的趋势。门、属水平可见炎症因子IL-6、MCP1、TGF-β与厚壁杆菌、变形杆菌、螺旋菌门、乳酸菌属等有负相关的趋势,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毛毯菌等一定正相关的趋势。结论1.芪石肾舒胶囊能有效减少DN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延缓肾功能损害进程。2.DN大鼠较正常大鼠物种丰富度显著下降,芪石肾舒胶囊可能通过改善肠道内环境,使有益菌维持优势数量发挥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3.芪石肾舒胶囊可能通过下调炎症因子IL-6、TGF-β1、MCP-1水平保护肾功能。4.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与炎症因子IL-6、TGF-β1、MCP-1相关性分析少部分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有负相关的趋势。
其他文献
招投标制度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造价,但也出现了建设单位为节约投资而采用最低中标.投标单位招标而有意降低投标价,中标后又采取各种手段向建设单位
目的:在对氯化锂-匹罗卡品(LICL-PILO)致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实验研究中,探讨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Caspase-12(半胱天冬蛋白酶12)动态变化及7-NI(7-硝基吲唑)对其表达的
文中论述了玻璃微珠成珠原理、工艺特点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技术问题.
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在地震时的几种破坏形态,根据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结合设计实例,简单地论述了为提高整体框架的承载力和延性,框架柱在抗震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
通过对杭州市耀江大酒店地下室工程设计实例的分析,对含人防的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设计问题提出几点探讨性意见.
目的:通过检测妊娠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与正常妊娠者血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尿液微量白蛋白含量和血肌酐水平,探讨v WF及CRP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和
本文主要是探讨框架结构中短柱的形成和提高短柱抗震能力的结构措施.
中国作为旅游大国,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的战略支柱产业,在保民生、促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着强大动力。然而,由于旅游业具有敏感脆弱性、可替代性的
太赫兹(Terahertz,简称THz)波是指频率范围介于0.1~10 THz的电磁波,在频谱中位置特殊,因此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和科学内涵,给通信、医学成像、无损检测等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黄金大米事件”的发生,再一次揭示了医学研究伦理的重要性和我国医学研究者伦理规范意识的薄弱性。世界医学会的《赫尔辛基宣言》日益成为规范临床研究的依据,甚至是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