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O4的改性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iao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极材料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整体电池电压、能量密度及成本。正极材料LiNi0.5Mn1.5O4因其高嵌脱电位(4.7 V,vs.Li+/Li)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Mn溶解、Jahn-Teller效应以及低电子导电性等缺点却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   针对LiNi0.5Mn1.5O4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Cr和Co共掺杂、放电截止电压设定以及电极导电碳用量控制等三种解决方案,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以及充放电测试等方法,详细研究了所制备出的LiNi0.5Mn1.5O4样品的结构以及性能,并得到以下结果:   通过Cr和Co共掺杂的方式制备出共掺杂样品LiNi0.4Mn1.4Cr0.15Co0.05O4。与未掺杂样品LiNi0.5Mn1.5O4、单纯Co掺杂样品LiNi0.4Mn1.4Co0.2O4、文献报道的样品LiNi0.4Mn1.4Cr0.2O4和LiNi0.475Mn1.475Co0.05O4相比,在室温与高温条件下,共掺杂样品都展现出了非常好的循环稳定性与放电比容量。具体表现为:在25℃时,该材料在0.1C与10C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0 mAh g-1和103 mAh g-1。在55℃时,其1C的放电比容量为136 mAh g-1,在100圈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5.6%。研究也发现:Cr掺杂主要倾向于进入尖晶石的Ni位,并且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放电比容量,而Co掺杂主要倾向于进入尖晶石的Mn位,进而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与结构稳定性。   为有效解决LiNi0.5Mn1.5O4正极的高温不稳定问题,提出了在充放电循环中将放电截止电压从3.5 V提升到4.0 V的充放电方式。研究发现:高温下LiNi0.5Mn1.5O4中的Mn4+还原成Mn3+后所引发的Jahn-Teller效应会导致初级颗粒分离,这可能是造成LiNi0.5Mn1.5O4高温循环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通过这一方法只需要牺牲少量的初始容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正极材料LiNi0.5Mn1.5O4的高温循环稳定性。具体表现为:55℃,1C倍率充放电500圈的容量保持率从原先的16.8%提高到84.9%,其初始容量牺牲只为5%。   以纯相LiNi0.475Mn1.475Co0.05O4为例,研究了导电碳用量对LiNi0.5Mn1.5O4类电极倍率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只要将电极中的导电碳含量从10wt.%增加到20 wt.%,就可以使LiNi0.475Mn1.475Co0.05O4在70 C下的比容量从49 mAh g-1提高到128 mAh g-1。结果表明,电子导电性对LiNi0.5Mn1.5O4类材料的超高倍率性能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来过渡金属不对称催化氧杂苯并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开环反应和铂-膦配合物催化各类反应的的研究进展。鉴于铂-膦配合物的多种适用性,我们第一次选用铂络合
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为碳材料,但碳材料的嵌锂电位低,当电池过充时会在表面析出金属锂形成锂枝晶刺穿隔膜而造成电池短路带来安全问题,此外,在多次充放电过程中,碳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又称室温熔盐,是由特定阴阳离子组成、在室温或接近室温条件下呈液态的盐类物质,具有蒸气压低、电导率高、热力学及电化学稳定性高等优点。当它用作锂
设计合成结构新颖的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同时探索其性质和功能一直是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MOFs研究领域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不断
由于钌化卟啉配合物具有独特的光物理活性、良好的电化学性质和分子识别功能,已被广泛地应用用于生物传感器、分子光开关、抗癌药物等领域的研究。本论文选择了钌化卟啉配合
RNA干扰技术能够有效调控基因的表达,控制蛋白的翻译合成。通过这种干扰机制,可以实现对相关基因疾病的治疗。但是由于核酸自身的一些特点,siRNA的临床应用还面临着血清稳定性差
该论文对苯胺与工业乙醇气相法合成N-乙基苯胺的催化剂进行了筛选,找出了活性最好的催化剂--118催化剂.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对该催化剂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对
设计与合成结构新颖、性质独特的金属有机超分子配合物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因超分子配合物在光学、电学、磁学、催化、气体的吸附脱附、离子交换、分子识别等领域的理
锂硫电池具有突出的高比能量优势和原料廉价、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新一代高能电池体系。但由于硫的电子和离子绝缘性以及可溶性,锂硫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容量衰减快。
Beta沸石具有三维十二元环交叉孔道结构、高硅铝比的特性。它在一系列催化反应中具有良好的热及水热稳定性、耐酸性、抗结焦性和催化活性,并在吸附方面也表现出优良的性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