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栖海藻是海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岩相潮间带生态系统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潮间带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是海藻资源中最具开发潜力的群体。
鉴于海藻场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自2007年3-7月对浙江马鞍列岛海域多个海藻场的潮间带和潮下带进行了一系列调查。采样于每个月的大潮时进行,以GPS定位站点位置,对潮间带部分的低潮带、中潮带和高潮带分别进行全面调查。本文仅对潮间带部分的海藻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旨在查明该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的种类组成、分布情况、优势种、温度性质等,并利用相似性指数(Sc)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c)分析了海域潮间带延伸种和优势种组成。主要结果归纳如下:
(1)共采得海藻25属31种,种类组成以红藻为主,其中红藻门15属16种,占总种数的51.6%;其次褐藻门5属8种,占总种数的25.8%;绿藻门5属7种,仅为总种数的22.6%。
(2)海流和波浪的冲刷影响水平方向海藻的分布情况。在波浪和潮汐作用下,潮间带出现广分布种、局限分布种和选择性分布种。采样获得的31种底栖海藻中,孔石莼、鼠尾藻等9种在所有调查岛礁区域广有分布;以铜藻、坛紫菜为代表的18种为局限分布种;刺松藻、江蓠等4种海藻对环境要求很高,属于选择性分布种。
(3)马鞍列岛海域海藻种类组成优势由大到小依次为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LH11(绿华山)、DK5(东库山)和GQ5(枸杞后头湾)为各门类主要分布岛礁,绿藻门种类在该海域的总体水平分布基本呈均匀状态。对5个不同岛礁底栖海藻数量相似性进行比较,有四个相似性指数超过0.6,尤以DK5、SH4(三横山)和GQ5的组合最显著,这三个岛礁间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LH11与其他几个岛礁相似性指数均在0.55-0.6之间,属于中等相似,LH11海藻组成复杂。
(4)潮汐是影响潮间带垂直分布的第一因子,其次是波浪冲击程度、坡度和生长基质等要素。马鞍列岛海域海藻种类和数量均有从高潮带至低潮带逐渐增加的特征,低潮带种类最丰富,在该潮带采集到海藻25种,占到整个潮间带调查种类的81%,其中包括一些中潮带延伸种类,中、低潮带的海藻组成相似性值为0.47,并且中、低潮带的生境趋同效果大于高、中潮带。对于该海域潮间带共有种,在出现次数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单位样方内株密度大,湿重大的种类,中潮带与低潮带平均生物量比值2可作为判定中、低潮带延伸种隶属区域的分界值,马鞍列岛潮间带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5)该列岛潮间带共采集到特殊种13种,褐藻占有主要优势,主要分布岛礁是LH11、SH4和GQ5,在DK5没有发现特殊种,共有种分布主要以DK5、SH4和GQ5为主。江蓠和胭脂藻不是常见种,很难得采集,但是能分别表征着LH11和SH4的岛礁特点,本文将这类种称为敏感种;裙带菜在GQ5的低潮带和潮下带有大量分布,是该岛礁的优势种之一,但在其他岛礁没有发现,可以作为GQ5的代表种类,本文称该种为边缘种。
(6)该列岛温水性种类占绝对优势,除广温、广分布的孔石莼之外,其它优势种如鼠尾藻、粗枝软骨藻、羊栖菜、裙带菜等均为暖温性种类,该海域属于暖温带.亚热带过渡型海洋植物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