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利息收入业务,大部分银行主要是依靠利差收入来维持银行生存、获取收益。除传统的利差收入以外,商业银行还会向顾客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为了和利息收入区别开来,这部分收入统称为非利息收入,但是这些服务大多是基于传统存贷业务,发展的力度并不大,商业银行也不太重视。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环境发生巨变,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使得市场利率和国际汇率波动不断,金融脱媒现象的出现造成金融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商业银行从传统存贷业务中取得的利润不断减少,必须通过拓展新的业务来弥补传统业务萎缩造成的损失;新世纪以来我国金融自由化盛行,民间资本与国外资本的进入加剧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压力;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则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进行转型,大规模发展非利息业务,以寻求新的利润来源。 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力求探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具体关系。文章首先引出话题,并提出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然后阐述了关于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基础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文献进行了评述;接着文章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经营所面临的环境和非利息收入现状做了介绍和归纳,并指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存在的问题,为实证部分做了铺垫;在论文实证部分,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5年至2014年间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选取适当变量构建模型。文中将ROE作为衡量银行经营绩效的指标,把包括NIIR(非利息收入)在内的能够对银行绩效产生影响的因素纳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回归结果的对比,发现非利息收入与国有银行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则与其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然后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股份制银行在拓展非利息业务时付出成本费用较高。 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建议。包括加调整优化佣金及手续费收入的构成;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运用现有客户基础和营销网络拓展非利息业务;推进非利息业务产品创新,打造品牌特色;大力拓展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