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椎动脉与寰枢椎之间的解剖学关系目的了解椎动脉与寰枢椎之间的解剖学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方法10例(20侧)成人尸体标本,其中5例进行彩色硅胶血管灌注,使用Benzel介绍的解剖学术语:C3横突孔至C2横突孔的椎动脉部分称为V1段,C2横突孔至C1横突孔称为V2段,离开C1横突孔到进入硬膜部分称为V3段。观察椎动脉与周围骨性结构之间的关系,测量椎动脉到中线的距离,椎动脉到C2神经节以及其它手术相关标记的距离。结果椎动脉V2段至C2脊神经节外侧平均距离为7.7mm,至硬膜的平均距离为15.6mm。双侧椎动脉粗细存在明显差异。V1-3段椎动脉并未完全占据横突孔,可在横突孔内相对活动。C2椎动脉管内侧壁到椎体中线平均距离为14.6mm。结论1、椎动脉在寰枢椎区域连续弯曲走行,使得此区域手术极易损伤椎动脉。2、详细了解此区域解剖学特点是减少手术损伤椎动脉的基础。第二部分寰枢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目的总结颈椎后路入路行螺钉-钛棒(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关节脱位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外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行颈椎后正中入路寰椎侧块螺钉-钛棒(板)治疗寰枢关节脱位的患者资料。患者术前行颅颈交界区CT三维重建,在矢状位骨窗像下测量寰齿前间距(MADI),如MADI超过3mm即诊断为寰枢椎脱位,术前均进行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俯卧位,头架固定,颈部后正中入路,向两侧分离显露枢椎椎弓峡部和寰枢椎关节突。然后进行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寰枢椎脱位,螺钉间钛棒(板)固定。清除寰枢椎侧方关节的关节面软骨,在关节腔内和关节突周围填塞自体松质骨。Chiari畸形患者同时进行枕大孔区减压,骨窗大小为3cm×3cm。术后随诊复查颈椎CT、颈椎MRI及术后三个月的颈髓JOA评分。结果11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8例,年龄为9~50岁,平均36.8岁。颅底凹陷患者6例,寰枕融合患者2例,扁平颅底患者3例,合并chiari畸形患者7例。平均MADI为5.04±1.74mm。所有患者术后随诊3~5月,平均3.5月。11例患者均在手术后1周内带普通颈围坐起或下床活动,并开始康复治疗;除2例手术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余9例均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损伤。手术后两周内行三维重建CT检查,除1例出现一侧钛棒向外侧稍旋,其余患者螺钉位置良好,无拔出或移位,术前有椎体移位者,术后复位固定良好。术前及术后三个月脊髓JO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3,p<0.01)。虽然随访时间不同,但植骨均有不同程度生长及融合。结论颈椎后路螺钉-钛棒(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关节脱位一次手术可以解除延脊髓腹侧、背侧的压迫及枕颈区脊柱的稳定问题,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良好,是一种治疗寰枢关节脱位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