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FD有砟轨道风沙流场特性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iaobail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沙病害是制约风沙地区有砟轨道发展的重要因素。风沙流易造成列车途停、脱轨、轨道部件锈蚀、道床板结等一列问题。针对风沙地区有砟轨道风沙病害,学者们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同类型防沙措施,但是对有砟轨道风沙流场特性研究基本呈现空白,道床几何断面形式对风沙流场特性及积沙分布的影响认识不足,部分挡沙墙设计还存在缺陷。
  本文基于CFD数值仿真方法,采用三维欧拉双流体非定常模型,分别对有砟轨道周围风沙流场特性、积沙形态、道床几何断面形式对风沙流场特性影响及新型挡沙墙的防沙性能进行数值研究,并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适用于有砟轨道及挡沙墙周围的风沙流场特性研究。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风沙两相流对有砟轨道响应规律
  (1)携沙风途经有砟轨道时,流场由于受到有砟轨道扰动作用,气流速度形成明显分区;有砟轨道周围气流水平速度廓线沿程分布呈“M”形,竖向速度廓线沿程近似呈现“W”形分布;迎风坡坡脚和背风侧砟肩气流速度廓线呈对数规律增长,迎风侧砟肩气流速度廓线近似呈现“象鼻效应”,背风侧坡脚气流速度廓线呈倒“S”形分布。
  (2)携沙风途经有砟轨道时,有砟轨道迎风侧坡面积沙量大于背风坡,道床顶面积沙量类似“正态分布”,即中间积沙多,两侧较少,背风侧床面积沙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背风坡上坡面积沙、沿坡面滑落和背风坡坡脚二次积沙;当风向与有砟轨道单一正交时,随着入口风速逐渐增大,有砟轨道床面积沙量逐渐减少;当地表条件由戈壁到荒漠时,有砟轨道床面积沙量明显增加。
  (3)砟肩高度和道床边坡坡度是影响有砟轨道风沙流场特性和积沙分布的主要参数,当砟肩高度由0增加到150mm时,有砟轨道顶面和背风坡积沙量逐渐增加;随着道床边坡坡度从1:1.5放缓至1:2时,背风坡坡脚积沙量逐渐减小;道床顶面宽度对风沙流场特性和积沙分布基本没有影响;加高承轨台时,有砟轨道枕心积沙量显著减少。
  2.新型挡沙墙防沙性能及参数优化
  弧形挡沙墙在防沙性能方面明显优于直立式挡沙墙。随着挡沙墙高度增高,背风侧回流区长度明显增大,防沙性能越好,但不可忽视的是,背风侧气流速度绝对值逐渐增大,使得背风侧沉积的沙粒可能二次起动,形成沙害,此外挡沙墙背风侧积沙区范围逐渐加大,在多风向地区成为新的沙源;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和防沙性能,弧形挡沙墙高度取1.5m~2.0m为宜;挡沙墙与有砟轨道之间的布设距离应不小于挡沙墙背风侧回流区长度。
其他文献
被动柔性防护网系统是一种高效的山地灾害防护技术,广泛用于崩塌、落石和泥石流灾害的防护。耗能器是被动柔性防护网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起到耗散冲击能量的作用,并为其他系统构件提供过载保护。但被动柔性防护网布置在野外环境中,常年经受暴晒雨淋,在大气环境中系统构件容易发生腐蚀作用,导致力学性能劣化。尤其对于减压环这类塑性变形与摩擦混合型耗能器,目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急需研究:首先,腐蚀对减压环构件本身
学位
颤振是超大跨度悬索桥的抗风设计的控制因素。本文以主跨2023米的超大跨度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成桥和典型施工阶段的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强迫振动试验和自由振动风洞试验,获得并验证了不同风攻角下分体式双箱梁主梁断面的颤振导数,进而对结构的成桥状态和典型施工阶段的非线性静风稳定性及考虑非线性静风效应的颤振稳定性开展了计算分析。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1)建立了超大跨度悬索桥有限元模型,计算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试区和重点项目区,拟建中巴铁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巴基斯坦冰川位于全球中低纬度冰冻圈的中心,冰川类型复杂、性质活跃、灾害严重,我国尚且没有在冰川区修建铁路的经验,所以展开对中巴经济走廊冰川区铁路选线技术研究的工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首先,通过对研究区地勘报告、卫星影像以及设计文件等资料的整理学习,我们介绍了研究区的自然环境,其中,着重对当地冰川的发育历史、分布现状
边坡的稳定性受诸多因素的复合作用,各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决定了边坡工程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如何尽量减小因地质勘查及土工试验的局限性而引起力学参数取值的不确定性是处理岩质高边坡稳定性问题的难点之一,因此对岩土体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尤为重要。  本文以泸定电站泄洪洞出口边坡为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并根据参数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调整参数取值。运用有限差
表面覆冰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经济活动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在电能的供给和传输中,冰在线缆表面的形成和沉积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结冰会导致陆运、航运及铁路运输事故,影响飞机部分部件与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结冰还会严重降低冰箱和热交换器的性能。表面防覆冰策略的研究通常围绕超润湿性能展开,一般来说,超润湿防覆冰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其表面粗糙结构和化学组成。表征防覆冰表面的理论基础是润湿性理论和经典成核
烷基苯氢过氧化物是许多重要化工过程的关键中间物原料,如异丙苯氢过氧化物是苯酚/丙酮过程的中间原料,环己基苯过氧化反应是苯酚/环己酮联产技术开发的关键步骤。本文以异丙苯和环己基苯的液相无催化反应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氧化反应动力学规律,建立了主副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对过氧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对于异丙苯氧化体系,通过实验考察了搅拌转速、碱性助剂种类及用量、尾氧浓度及氧分压、苯酚工艺中循环杂质、以及温度
学位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市郊通行客流量逐年上升。时速200公里,且具有安全、绿色、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的中速磁浮列车,能有效满足市域及城际交通的客流需求。列车运行图是行车组织的基础,研究面向客流需求的中速磁浮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与算法可以提高中速磁浮交通的服务水平,对提高中速磁浮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速磁浮自身的特点,进行面向客
当前,多式联运已经逐渐成为货物运输的重要形式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近年来国家提出的相关规划与政策,可以看出多式联运的发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论是从国家规划角度,还是客户需求角度出发,都对运输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更全面、更多样化的要求,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势在必行。而客户的需求对于多式联运运输方案的制定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结合当前客户对服务质量的现实要求,研究多式联运运输方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逐渐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之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一旦发生运行中断,将会导致轨道交通的线路保持能力下降,引起大范围的混乱和重大的生产力损失。尤其是在乘客出行的高峰时段发生中断,必会导致站内乘客的大量滞留,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以及乘客安全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当城市轨道交通中断响应等级较高,城轨系统的行车组织方案调整无法满足客流疏散要求时,我们需要考虑引入道路交通资源,其
学位
到发线运用是车站工作组织的关键环节,关系着车站作业效率与路网通畅性,为保证列车在站运行的安全以及接发车工作的顺利,必须做好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优化与调整工作。本文将列车晚点下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调整问题看作一个有限资源的时空分配问题,提出了基于累积流变量的到发线运用调整模型与基于拉格朗日松弛的求解算法。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分析了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相关问题。首先,描述了高速铁路车